急性膀胱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他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致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性生活、机体免疫力低下(婴幼儿、老年人及患糖尿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病)、医源性因素(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易引发)、不良生活方式(饮水过少、不注意会阴部卫生易增加风险)。
一、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
(一)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急性膀胱炎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75%-90%。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大肠埃希菌更容易从尿道外口逆行进入尿道并上行至膀胱引起感染。对于女性来说,生理结构特点使得她们相较于男性更易发生急性膀胱炎,这与女性尿道较短(约3-5厘米)且宽,会阴部细菌容易侵入尿道有关。
(二)其他细菌感染
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急性膀胱炎。例如,变形杆菌感染可能与患者的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等情况有关;克雷伯菌感染可能在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二、其他危险因素
(一)性生活因素
性生活是女性急性膀胱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在性生活过程中,容易将尿道周围的细菌挤入膀胱,尤其是频繁性生活的女性,发生急性膀胱炎的风险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每周性生活超过3次的女性,急性膀胱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性生活频率低的女性。
(二)机体免疫力低下
1.年龄因素
婴幼儿:婴幼儿的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尿道黏膜娇嫩,防御能力差,而且尿道口容易受粪便污染,所以婴幼儿是急性膀胱炎的高发人群。比如,1岁以下的男婴和女婴都可能因为尿布更换不及时、尿道口易被粪便污染等原因发生急性膀胱炎。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常伴有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不畅,尿液潴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从而增加了急性膀胱炎的发生风险。
2.疾病因素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为细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往往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使得机体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机体的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被抑制,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包括膀胱的细菌感染,引发急性膀胱炎。
(三)医源性因素
1.留置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会破坏尿道的正常防御屏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膀胱。导尿管作为异物留在尿道内,会刺激尿道黏膜,并且为细菌附着和繁殖提供了表面,据统计,留置导尿管1天,尿路感染发生率约为5%,留置3天以上,尿路感染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
2.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和膀胱黏膜,导致细菌容易侵入。如果检查时操作不规范或者器械消毒不严格,就会增加急性膀胱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膀胱镜检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急性膀胱炎的症状。
(四)不良生活方式
1.饮水过少
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膀胱内停留并繁殖。一般来说,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使尿量维持在1500毫升以上,以起到良好的尿液冲刷作用。如果长期饮水过少,患急性膀胱炎的风险会增加。
2.不注意会阴部卫生
会阴部卫生状况不佳,细菌容易积聚。例如,不经常清洗会阴部、不勤换内裤等,会使得尿道外口周围细菌增多,增加了细菌逆行感染膀胱的机会。尤其是女性,更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