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保守治疗中,出生至6个月用Pavlik吊带,6个月至18个月可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适用于保守失败或年龄大的患儿,术后需固定及观察患肢情况)、骨盆截骨术(用于年龄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术后需固定和康复训练)、股骨截骨术(用于调整股骨长度和前倾角);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足趾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根据患儿年龄等调整进度和强度。
一、保守治疗
1.出生至6个月
Pavlik吊带:适用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是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保持髋关节屈曲、外展,促进股骨头复位并稳定在髋臼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因为婴儿皮肤娇嫩,长时间使用吊带可能会对局部皮肤造成压迫,所以要定期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破损等情况。
2.6个月至18个月
闭合复位+石膏固定:6-18个月的患儿可先尝试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用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屈曲、外展、内旋位,维持股骨头在髋臼内的正常位置。此阶段患儿开始学坐、爬行等活动,石膏固定要确保合适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
适用情况:对于保守治疗失败或者年龄较大(如18个月以上)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多需行切开复位手术。手术目的是将脱位的股骨头准确复位到髋臼内。年龄较大的患儿髋臼和股骨头的解剖结构与正常有较大差异,切开复位需要精细操作,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术后处理:切开复位后通常需要辅以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根据患儿恢复情况而定。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因为手术可能会影响周围血管神经,若出现血运障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2.骨盆截骨术
适用情况:常用于年龄较大、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通过截骨改变髋臼的方向和形态,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例如Salter截骨术,适用于3-6岁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该手术需要根据患儿的髋臼形态进行精确的截骨和固定,术后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固定和康复训练,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影响截骨部位的愈合。
3.股骨截骨术
适用情况:当股骨头复位后,为了调整股骨的长度和前倾角,常需要进行股骨截骨术。比如Pemberton截骨联合股骨短缩截骨等术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股骨截骨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指导,促进患儿尽早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三、康复训练
1.术后早期康复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术后早期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术后固定的患儿,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肌肉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可以让患儿在固定状态下,尽量收缩大腿前方的肌肉,每次收缩保持数秒后放松,反复进行。同时,要进行足趾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
当拆除固定后,要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步态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旋等活动,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或主动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步态训练则需要从站立平衡开始,逐步过渡到行走训练,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不同年龄的患儿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要根据患儿的年龄、身体恢复情况等进行调整。例如,年龄较小的患儿康复训练需要家长更多的协助和耐心引导,而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