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肩关节周围病变如肩周炎(与长期过度活动、年龄等有关)、肩袖损伤(与创伤、退变、生活方式等有关);肩关节骨性结构病变如肩关节骨折(与高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等有关)、肩关节骨关节炎(与年龄、既往病史等有关);肩关节外部因素引起的疼痛如颈椎病(与不良姿势等有关)、心肺疾病(与心肺疾病病史等有关)。
一、肩关节周围病变
1.肩周炎
发病机制: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病因可能与肩关节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50岁左右人群),肩关节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肩周炎导致疼痛。例如,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60岁年龄段肩周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
年龄因素影响:中老年人由于肩关节本身的退变,肩关节周围组织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减慢等,使得肩周炎的发病风险增加。而年轻人相对发病较少,但如果有长期不良用肩习惯,也可能引发。
2.肩袖损伤
发病机制: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肩袖损伤多因创伤(如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后,肌腱的完整性被破坏,会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肩袖组织发生退变,肩袖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生活方式影响:经常进行上肢剧烈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尤其是投掷类运动员),由于肩关节反复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应力,肩袖损伤的风险明显增加。而长期伏案工作、肩部很少活动的人群,肩袖也可能因缺乏运动而发生退变,增加损伤风险。
二、肩关节骨性结构病变
1.肩关节骨折
发病机制:肩关节骨折常见于肱骨近端骨折等。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骨折后,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例如,肱骨近端骨折后,骨折部位的出血、炎症反应会导致肩关节明显疼痛。
病史因素: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骨质强度下降,更容易发生骨折,即使是较轻的外力也可能导致肩关节骨折,且骨折愈合相对较慢,疼痛持续时间可能较长。
2.肩关节骨关节炎
发病机制:肩关节骨关节炎是由于肩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关节疾病。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软骨下骨暴露,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肩关节疼痛、僵硬。另外,既往有肩关节创伤、肩关节发育异常等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肩关节骨关节炎。例如,有肩关节脱位病史的患者,后期发生骨关节炎的概率比没有脱位病史的人群高。
三、肩关节外部因素引起的疼痛
1.颈椎病
发病机制: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当颈椎病变刺激支配肩关节的神经时,可引起肩关节区域的牵涉痛。例如,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变的颈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可导致肩部及上肢的放射性疼痛。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的人群,颈椎长期处于过度前屈的状态,颈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发生退变,从而增加颈椎病的发病风险,进而可能引起肩关节牵涉痛。
2.心肺疾病
发病机制:某些心肺疾病可引起肩部牵涉痛,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肌缺血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左肩及左臂内侧疼痛。这是因为内脏痛觉与躯体痛觉的神经传导存在交叉,心肺疾病产生的痛觉信号可能被误传导至肩部神经。
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如冠心病)的人群,发生心肺疾病相关肩关节牵涉痛的风险较高。当出现肩关节疼痛时,需要考虑到心肺疾病的可能,进行相关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