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老不好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和其他因素。感染因素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非感染因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异物吸入;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室内空气污染)和气候因素(气温变化、空气干燥)。
一、感染因素
(一)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当小儿患普通感冒后,上呼吸道黏膜受损,即便感冒症状已缓解,但呼吸道黏膜仍处于敏感状态,可出现持续咳嗽,一般会持续3-8周,这是因为呼吸道上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纤毛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等。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发生几率。
(二)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肺炎时,病原体感染导致肺部炎症,肺泡及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引起咳嗽。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咳嗽特点略有不同,例如肺炎支原体肺炎,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可长达1-2个月,且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几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学校等集体场所易相互传播。
支气管炎:病毒、细菌等感染支气管,引起支气管黏膜炎症,分泌物增多,导致咳嗽。小儿的支气管管腔相对较窄,感染后更易出现阻塞,加重咳嗽症状,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因支气管炎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二、非感染因素
(一)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与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儿童期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高发阶段,约占儿童慢性咳嗽的29%左右。患儿往往有过敏史,如家族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史,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后易诱发咳嗽,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
(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ICS)
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咳嗽。常见病因有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童的腺样体在6-7岁时最大,之后逐渐萎缩,但在儿童时期容易发生腺样体肥大,从而引起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例如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分泌物增多,倒流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在有过敏体质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小儿的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尤其是在平卧时,反流更容易发生。婴儿的胃呈水平位,且食管较短,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逐渐完善,症状多可缓解,但部分儿童可能持续存在。
(四)异物吸入
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不慎吸入气道。异物刺激气道黏膜引起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且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等表现。如果异物长期滞留气道,可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咳嗽迁延不愈,年龄较小的儿童(3岁以下)发生异物吸入的风险更高,因为他们的咀嚼功能不完善,喜欢把小物体放在嘴里。
三、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室内空气污染,如吸烟产生的烟雾、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等)、空气中的粉尘等,均可刺激小儿呼吸道,引起咳嗽。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娇嫩,对环境中的刺激物更为敏感。例如家庭中有吸烟者,儿童吸入二手烟后,患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二)气候因素
气温变化、空气干燥等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可导致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防御功能下降;空气干燥使呼吸道黏膜水分丢失,变得干燥,容易受到刺激引发咳嗽。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更容易因气候因素出现咳嗽老不好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