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慢性、晚期,急性有发热、过敏、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慢性有无症状和有症状型,有症状者有腹痛腹泻等;晚期分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有差异。
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症状,患者体温多在38-40℃之间,热型以间歇热最为常见,也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等。一般持续1-2个月,重者可达数月。例如有研究显示,约90%的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波动与虫体代谢产物等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多表现为荨麻疹,发生率可达10%左右,一般在发热期间出现,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同时可伴有瘙痒。这是因为血吸虫感染后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机体对血吸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而出现皮疹。
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有腹痛、腹泻,大便每日3-5次,可为稀便,可带血和黏液。这是由于虫卵沉积在肠道引起炎症反应,病变多见于乙状结肠、直肠,严重者可出现脓血便。还有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脾肿大:约90%以上患者有肝脏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左叶为显著。同时,半数以上患者有脾脏肿大,随着病情好转,肝脾肿大可逐渐缩小。这是因为虫卵随血流沉积在肝脏,引起肝脏汇管区周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肝肿大;脾脏则因虫卵栓塞脾静脉分支及脾窦扩张等而肿大。
慢性血吸虫病症状
无症状型:此型较多见,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或在直肠黏膜活检中找到虫卵。
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每日腹泻2-3次,可为稀便;重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部分患者有黏液血便。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消瘦、劳动力减退等表现,这与长期慢性失血、营养吸收障碍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全身反应有关。肝脏病变在早期可表现为肝肿大,以左叶明显,质地中等;晚期则因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质地变硬、缩小,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如脾肿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晚期血吸虫病症状
巨脾型:脾脏明显肿大,可达脐平甚至盆腔,质地坚硬,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可出现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等。这是由于长期门静脉高压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脾淤血肿大,同时脾功能亢进使血细胞在脾内过度破坏。
腹水型: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患者有腹胀、腹部膨隆,呈蛙状腹,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过多等因素有关。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结肠肉芽肿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黏液,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这是因为虫卵在结肠黏膜下沉积,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病变。
侏儒型:多见于儿童,因反复重度感染血吸虫,影响垂体前叶功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苍老、性器官不发育等,但智力一般正常。这是由于血吸虫感染影响了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感染血吸虫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感染后可能更易出现侏儒型表现,因为其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受血吸虫感染影响更大;女性在孕期感染血吸虫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从事水田劳作等接触疫水机会多的人群感染血吸虫的风险较高,一旦感染症状可能更易按上述不同阶段表现出来;有血吸虫病既往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后症状可能与初次感染有所不同,病情发展可能更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