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湿疹、荨麻疹均为常见皮肤病,痤疮好发青少年,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家族史等有关;湿疹分急、亚急、慢性,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过敏病史等有关;荨麻疹有典型风团和血管性水肿表现,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
一、痤疮
1.症状表现
寻常痤疮:好发于青少年,主要发生于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初期为粉刺,包括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为闭合性粉刺,表现为肤色或白色的小丘疹;黑头粉刺为开放性粉刺,是毛囊口的黑色角质栓。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炎性丘疹,表现为红色的小疙瘩,直径一般在1-5毫米左右;还可形成脓疱,脓疱大小不一,内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液;严重时会发展为结节、囊肿,结节质地较硬,囊肿则是含有液体的隆起性损害,大小不等,可伴有疼痛。
不同年龄、性别差异:青春期男性由于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发生率相对较高。女性痤疮可能与月经周期等内分泌变化有关,部分女性在月经前痤疮会加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痤疮症状。例如,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促进皮脂腺分泌皮脂,加重毛囊口角化,诱发痤疮。
病史影响:有痤疮家族史的人群,自身患痤疮的风险可能增加。
二、湿疹
1.症状表现
急性湿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伴有明显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等部位。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转变而来,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皮纹加深,表面有鳞屑,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常对称分布,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
年龄差异:婴儿湿疹多发生于头面部,初为红斑,以后为丘疹、丘疱疹,搔抓、摩擦后形成糜烂、渗出,边界不清,患儿常因瘙痒而哭闹不安。成人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与接触过敏原、慢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可能与性别相关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例如,女性乳房湿疹可能与局部潮湿、摩擦等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过度清洁皮肤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湿疹。比如,频繁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清洁皮肤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湿疹加重。
病史影响: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的人群,患湿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荨麻疹
1.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风团和血管性水肿。风团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或白色隆起,境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常突然发生,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自觉瘙痒剧烈。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深层的肿胀,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疏松部位。
年龄差异:儿童荨麻疹的病因多与感染、食物过敏等有关,风团可能相对较小且分布较广泛。成人荨麻疹病因更复杂,可能与慢性疾病、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可能与性别相关因素有关。例如,人工荨麻疹在男女均可发生,但可能与个体的皮肤敏感性等有关。
生活方式影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食用某些易过敏食物(如鱼虾、坚果等)、接触冷热刺激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诱发荨麻疹。比如,情绪紧张时可能导致机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荨麻疹发作。
病史影响:有荨麻疹病史的人群,在相同或相似诱因下更容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