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分为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骨折等,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检查有X线和CT等,治疗因类型而异,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预后与骨折类型、治疗及有无并发症等相关,单纯线性预后较好,凹陷性及时治疗多可较好预后,颅底骨折控制好感染多数预后良,否则差。
一、颅骨骨折的分类及表现
颅骨骨折可分为颅盖骨骨折和颅底骨骨折等。颅盖骨骨折又有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类型。颅盖骨线性骨折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头皮肿胀、压痛等;凹陷性骨折时局部颅骨可向颅内凹陷,若压迫脑组织可能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运动障碍、癫痫等。颅底骨骨折有其特定表现,前颅底骨折可出现“熊猫眼”征(眼眶周围淤血)、脑脊液鼻漏等;中颅底骨折可出现耳后乳突区皮下淤血、脑脊液耳漏等;后颅底骨折可出现枕下部及上颈部皮下淤血等。不同类型骨折的表现与骨折部位等因素相关。
二、颅骨骨折的检查方法
1.头颅X线检查:能初步发现颅骨骨折情况,对于一些明显的线性骨折等可初步诊断,但对于凹陷性骨折的凹陷深度等显示可能不够精确。
2.头颅CT检查:是诊断颅骨骨折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颅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行、骨折碎片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颅内出血、脑挫裂伤等并发症。通过头颅CT能准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如明确凹陷性骨折凹陷是否压迫脑组织等情况。
三、颅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1.单纯线性颅骨骨折:一般无需特殊手术治疗,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有无颅内出血、脑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加重,意识改变等情况,需及时复查头颅CT。
2.凹陷性颅骨骨折:若凹陷深度较大(一般成人凹陷深度大于1cm,儿童大于0.5cm),或凹陷骨折压迫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将凹陷的颅骨复位。对于婴幼儿的凹陷性骨折,若有脑受压表现也需考虑手术。
3.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需卧床休息,取头高位,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防脑脊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通常脑脊液漏在1-2周内多可自行停止。若超过1个月仍未停止脑脊液漏,可考虑手术修补漏口。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
四、不同人群颅骨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颅骨较薄、弹性好,颅骨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比如婴幼儿凹陷性骨折可能凹陷不明显,但脑损伤的风险需关注。儿童颅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小,颅内出血等情况可能进展较快。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颅骨骨折可能更易发生,且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对于老年人的颅骨骨折,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手术风险等情况,保守治疗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发生颅骨骨折时,要权衡治疗措施对胎儿的影响。在检查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治疗上要根据具体骨折情况综合考虑,比如保守治疗时要注意用药等对胎儿的安全性。
五、颅骨骨折的预后
一般来说,单纯线性颅骨骨折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凹陷性颅骨骨折经过及时手术复位等治疗,若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多数也可获得较好预后;但如果骨折压迫脑组织时间较长,已经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预后可能较差,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癫痫等。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者,若能及时控制感染等情况,多数预后良好;但若出现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预后则会变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