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会引发头痛(持续性、清晨或夜间明显)、呕吐(喷射性、无恶心先兆)、视神经乳头水肿(重要客观体征,可致视力减退);局灶性症状包括运动障碍(如对侧肢体肌力减退等)、感觉障碍(如对侧肢体感觉异常)、语言障碍(如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出现);儿童脑瘤有头颅增大、前囟隆起、发育迟缓等特点;成人脑瘤局灶性症状更突出;老年人脑瘤症状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掩盖或被误认衰老现象。
呕吐:常呈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有关,一般不伴有恶心先兆,在头痛剧烈时容易出现。儿童脑瘤患者呕吐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对其影响相对更大,更容易引发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等,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在儿童中,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同时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需高度警惕脑瘤可能。
局灶性症状
运动障碍:如果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能会引起对侧肢体的肌力减退、运动不灵、行走不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瘫痪。比如肿瘤影响了额叶运动区,患者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无力,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不能持物等。在儿童脑瘤中,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发展,如不能正常爬行、站立、行走等。
感觉障碍:当肿瘤累及感觉中枢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例如顶叶肿瘤可能导致患者对侧躯体的位置觉、两点辨别觉等感觉出现障碍。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感觉障碍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对身体某部位的莫名哭闹或不适,而成人则能更准确地描述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大脑半球(通常为左侧)的语言中枢附近,会导致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如运动性失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无意义,听不懂别人讲话)等。在成年患者中,语言障碍会严重影响其日常交流和生活工作,而儿童脑瘤患者出现语言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
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灶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儿童脑瘤患者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儿童脑部组织对肿瘤刺激的敏感性较高有关。例如一些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可能会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就诊。
不同年龄脑瘤患者症状特点
儿童脑瘤:除了上述普遍的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症状外,还可能有头颅增大(多见于婴幼儿,由于颅缝未闭,颅内压增高使头颅扩张)、前囟隆起、发育迟缓、视力视野改变等表现。因为儿童的颅骨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肿瘤对其影响的方式和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幼儿可能会出现头围异常增大,家长发现孩子头比同龄孩子大很多而就医检查。
成人脑瘤:症状相对更集中在肿瘤所在部位相关的局灶性症状以及颅内压增高症状,由于成人颅缝已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能没有儿童那么典型,但头痛、呕吐等症状依然存在,且随着肿瘤部位不同,局灶性症状更为突出,如额叶肿瘤可能导致患者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等。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脑瘤症状特点
老年人脑瘤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表现为轻度头痛、头晕等,而局灶性症状可能因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而被掩盖。例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高血压、颈椎病等,其出现的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这些基础疾病引起,容易导致误诊。同时,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也可能被当作正常衰老现象而忽视,所以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认知改变、肢体运动或感觉异常等情况,要警惕脑瘤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