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有多方面症状,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表现为运动明显落后正常同龄儿、有角弓反张等异常姿势;肌张力异常包括肌张力增高致肢体活动受限和肌张力低下致肌肉松软;反射异常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病理反射阳性;智力、语言等方面有智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不同年龄段有特殊表现,如新生儿期哺乳困难等,若怀疑应及时就医评估,早期识别对诊治至关重要。
异常姿势:常出现各种异常姿势,常见的有角弓反张,即头向后仰,背肌强力收缩,整个身体呈弓形;还可能有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下肢交叉呈剪刀样等姿势。这些异常姿势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肌肉张力异常,部分患儿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部分可能是肌张力低下,但最终都导致了姿势的异常。例如,肌张力增高的患儿由于肌肉紧张度异常,使得肢体保持不正常的屈曲或伸展状态。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患儿的肢体活动受限,比如穿衣服时难以将手臂插入袖管,换尿布时大腿不易外展等。肌张力增高是由于脑部损伤后,对肌肉的调节功能出现紊乱,使得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肌张力低下:患儿肌肉松软,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感觉像肌肉无力。可能会出现头不能保持竖直,卧位时四肢松软地处于外展外旋位等情况。这种情况可能是脑部损伤导致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减弱,使得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具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这些反射会在出生后一定月龄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例如拥抱反射正常应在3-6个月消失,如果超过6个月仍存在就属于异常。这是因为脑部的损伤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原始反射不能按时消退。
病理反射阳性: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如巴氏征阳性等。当用钝器划足底外侧时,大拇趾向上方小趾侧弧形翘起,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导致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异常,使得原本被抑制的病理反射出现。
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异常
智力障碍: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可能伴有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在认知、理解、学习等方面落后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尤其是与智力相关的脑区受到影响,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同龄儿。
语言障碍:有些患儿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如说话晚、发音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这是因为语言中枢受到影响,或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导致患儿不能很好地配合语言学习,进而出现语言方面的异常。例如,由于口腔肌肉控制不良,影响了发音的准确性。
不同年龄段的特殊表现
新生儿期:可能表现为哺乳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导致喂养困难;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肢体活动较少,姿势异常,如四肢呈屈曲状态等。这是因为新生儿期脑部损伤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但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些异常迹象。
3-4个月龄:俯卧位时不能抬头或抬头不稳;双手常握拳,不能主动伸手抓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差,如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物体等。此时可以通过这些表现初步怀疑脑瘫的可能。
6-7个月龄:仍不能独坐,坐位时头不能竖直;翻身困难,不能从仰卧位翻身到俯卧位或相反;手的精细动作差,如不能用手指捏取小物体等。
早产儿脑瘫的症状是多方面的,涉及运动、肌张力、反射、智力、语言等多个领域,而且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怀疑早产儿有脑瘫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对于早产儿要加强监测,尤其是在运动发育、神经反射等方面,因为早产儿本身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发生脑瘫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识别症状对于早产儿脑瘫的诊治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