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超声和膀胱镜检查。尿常规可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感染等,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因素;尿细菌学包括涂片和培养药敏,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超声观察膀胱形态结构,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膀胱镜在其他检查不明时用,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
一、尿常规检查
意义:通过对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一般来说,膀胱炎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甚至可能发现细菌。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以上的膀胱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尿,部分患者可有镜下血尿,少数人可见肉眼血尿。
年龄因素:儿童患膀胱炎时尿常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准确进行尿常规检查来辅助诊断,且要注意留取尿液标本的规范性,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判断。
生活方式:长期饮水过少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尿液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近期生活方式情况以便综合判断。
病史因素:对于有泌尿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尿常规检查能更及时发现膀胱炎复发或病情变化情况。
二、尿细菌学检查
意义:包括尿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和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尿涂片革兰染色可初步确定细菌的类型,对后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则能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并找到对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尿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哪种细菌感染,药敏试验能告知使用哪种抗生素效果较好。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尿细菌学检查时,留取标本需要更加小心操作,避免污染,而且对于婴幼儿可能需要多次检查来明确诊断。
生活方式:如果近期有过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尿细菌学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前应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等良好生活方式。
病史因素:有过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尿细菌学检查能帮助判断此次感染是否与既往相同细菌有关等情况。
三、超声检查
意义: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膀胱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膀胱炎是否引起膀胱结构的改变,如膀胱壁是否增厚、有无憩室等异常情况。一般来说,膀胱炎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发现膀胱壁轻度增厚等表现。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探头,小儿可能需要在安静或适当镇静下进行检查以保证图像清晰准确。
生活方式:长期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膀胱的超声表现,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近期生活习惯,以便医生综合分析超声结果。
病史因素:对于有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超声检查能更清楚地了解膀胱炎与这些基础疾病的关系及对膀胱的影响。
四、膀胱镜检查
意义: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怀疑有其他膀胱病变时才会考虑进行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等表现,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膀胱疾病如膀胱结核、膀胱肿瘤等。例如,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膀胱炎患者,膀胱镜检查能更直观地看到膀胱内的病变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膀胱镜检查相对较为谨慎,需要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一般在其他非侵入性检查无法明确诊断且病情需要时才考虑,同时要选择合适的儿童膀胱镜设备进行检查。
生活方式:如果患者近期有过膀胱局部的外伤等情况,进行膀胱镜检查需要更加谨慎评估风险,检查前要详细告知医生生活中相关情况。
病史因素:有膀胱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患者,膀胱镜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膀胱内的解剖结构变化等情况,避免造成损伤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