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大孔疝是因幕下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挤向椎管内所致,病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循环障碍等,病理生理是延髓等重要结构受压致呼吸等功能紊乱,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紊乱等,诊断靠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立即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并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护理,有基础疾病者要及时评估治疗。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枕骨大孔疝是由于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又称为小脑扁桃体疝。颅腔被大脑镰、小脑幕分成幕上腔和幕下腔,幕上腔容纳大脑半球,幕下腔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枕骨大孔是颅后窝与椎管相连的部位,延髓下端通过此孔与脊髓相连,小脑扁桃体位于延髓下端的后下方,靠近枕骨大孔。
二、病因
1.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血肿、脓肿等病变,可使颅内压力增高,导致幕下的脑组织向枕骨大孔方向移位。例如,颅内胶质瘤不断生长,占据一定空间,引起颅内压力梯度改变,促使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2.脑脊液循环障碍: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脑脊液通路梗阻,如第四脑室肿瘤、先天性导水管狭窄等,可引起幕下脑脊液积聚,颅内压升高,进而引发枕骨大孔疝。比如第四脑室肿瘤会堵塞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路,使脑脊液在幕下积聚,压力升高,推动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
3.其他因素:严重颅脑外伤导致颅内出血、水肿,也可能引发枕骨大孔疝。
三、病理生理
当发生枕骨大孔疝时,延髓等重要结构受到挤压。延髓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负责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重要生理功能。延髓受压会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节律改变,如呼吸减慢、骤停等;同时也会影响心血管中枢,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化。小脑扁桃体受压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对脑干的压迫,使病情迅速恶化。
四、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表现: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且进行性加重,伴有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性。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的。
2.生命体征紊乱:早期可出现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变得不规则,可出现呼吸骤停;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也变得不规则。
3.意识障碍:患者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能仅有嗜睡、烦躁等表现,随着脑疝加重,可出现昏迷。
4.瞳孔变化:早期瞳孔可无明显变化,当病情严重时,双侧瞳孔可散大。
五、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外伤等病史。
2.神经系统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如发现患者出现上述典型的生命体征紊乱、头痛、呕吐等表现,应高度怀疑枕骨大孔疝。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CT或MRI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脑扁桃体是否疝入枕骨大孔,以及颅内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等情况。例如,头颅CT可发现颅内血肿、肿瘤等病变导致的颅内结构移位情况。
六、治疗原则
枕骨大孔疝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迅速降低颅内压,可静脉输注甘露醇等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切除颅内肿瘤等,以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恢复颅内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结构和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一旦怀疑枕骨大孔疝,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往往更为迅速。在手术前后,都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护理,保证患儿的呼吸、循环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颅内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更要及时评估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