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病因多样,包括病毒性、药物性等,症状有共性及差异,诊断靠综合,治疗依病因;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因特定,症状轻重不一,诊断靠乙肝五项等,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不同人群患肝炎和乙肝在发病等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定义与范畴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肝炎有多种类型,按病因可分为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等肝炎。
乙肝:是肝炎的一种特定类型,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二、病因差异
肝炎:病因非常多样,除了乙肝病毒外,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药物性肝炎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导致的肝脏炎症,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如四环素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等;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自身免疫性肝炎则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细胞引发的炎症。
乙肝:专门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损伤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等病变。
三、临床症状表现
肝炎:不同类型肝炎症状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共性表现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肝区疼痛等。以自身免疫性肝炎为例,除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有发热、关节疼痛等自身免疫相关表现;药物性肝炎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上述症状,且有明确的用药史可寻。
乙肝:症状轻重不一,急性乙肝患者可出现与上述肝炎共性的症状,部分人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而部分人症状较重,黄疸较深等;慢性乙肝患者症状相对隐匿,可能有乏力、轻度肝区不适等,也有部分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对肝脏持续损伤。
四、诊断方法
肝炎: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病原学检查(针对不同病因的病原体检查,如怀疑药物性肝炎需停用可疑药物后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需检测自身抗体等)。例如怀疑病毒性肝炎会进行甲肝抗体、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相关病原学检测来明确是哪种病毒性肝炎。
乙肝:诊断主要依靠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还需要结合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来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以及肝功能检查等评估肝脏受损情况等。
五、治疗原则
肝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如病毒性肝炎中的甲肝和戊肝多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药物性肝炎需停用可疑药物,给予护肝等对症治疗;酒精性肝炎需严格戒酒,同时护肝等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则多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乙肝:治疗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进行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
不同人群在肝炎和乙肝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可能有不同特点,例如儿童患乙肝时,母婴传播是重要途径,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用药需谨慎;老年人患肝炎或乙肝时,机体免疫力较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在诊断检查和治疗上要综合评估其身体各脏器功能等情况来制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