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语言发展、行为、感知觉方面有诸多特征,如社交沟通中眼神交流少、对他人情感感知及回应异常、社交互动模式异常;语言发展上语言发育迟缓、内容及形式异常;行为表现为刻板重复行为、对环境变化过度反应、兴趣狭窄;感知觉存在听觉、视觉等异常,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发展,尽早带其评估诊断,确诊后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给予关爱耐心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助力儿童发展。
对他人情感感知及回应异常: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比如在同伴开心玩耍时,不能察觉到同伴的喜悦并参与其中;当他人悲伤时,也不能做出合适的安慰行为,像正常儿童会通过拥抱、轻声安慰等方式回应他人的悲伤情绪,而自闭症儿童可能无动于衷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去回应,如递上一个无关的物品等。
社交互动模式异常:可能会出现刻板的社交行为,例如总是重复同样的社交动作,像不停地拍手、转圈等,而不是以灵活、正常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互动。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往往处于自己的世界里,不主动参与群体活动,对集体游戏等社交活动缺乏兴趣。
语言发展方面的特征
语言发育迟缓:很多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有的可能在18个月时还不会说简单的词汇,24个月时不能说有意义的短语等。部分儿童虽然有语言能力,但语言发展也存在异常,比如语言运用能力差,不能根据不同的场景使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流,可能会出现鹦鹉学舌式的语言,即机械地重复他人说过的话,而不是真正用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想法等。
语言内容及形式异常:语言内容可能比较刻板、局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特定话题,如一直围绕着交通工具、数字等进行重复表述,而对其他广泛的话题缺乏兴趣。语言形式上可能存在语法错误、代词使用颠倒等情况,例如把“我”说成“你”等。
行为方面的特征
刻板重复的行为:常见的有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难以被打断。还有刻板的运动模式,比如不断地蹦跳、踮脚走路等。另外,对物品的摆放、使用也有刻板要求,例如一定要按照特定的顺序摆放玩具,只喜欢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玩玩具,像只玩玩具的某个部分等。
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对生活环境中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家里的家具位置稍有变动,或者日常的作息时间有调整,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烦躁不安等。这种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是因为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刺激,其大脑处理环境变化的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导致情绪和行为上的明显波动。
兴趣狭窄:专注于一种或几种非常狭窄的兴趣领域,而且对这些兴趣的投入程度很高。比如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玩具,像某一种类型的汽车模型极度痴迷,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摆弄、研究,而对其他丰富多彩的玩具、活动等缺乏兴趣。
感知觉方面的特征
听觉、视觉等感知觉异常:部分自闭症儿童存在感知觉过敏或迟钝的情况。感知觉过敏表现为对正常强度的声音、光线等刺激过于敏感,例如听到尖锐的声音会捂住耳朵,看到明亮的灯光会避开等;感知觉迟钝则是对一些刺激的感受不明显,比如对疼痛的感知不如正常儿童敏锐,可能受伤了还没有明显的痛苦反应等。这种感知觉方面的异常会影响他们与外界环境的正常互动,因为他们不能正常地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知信息。
温馨提示: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这些表现,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发展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带儿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如果确诊为自闭症,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预后非常重要。同时,要给予自闭症儿童足够的关爱和耐心,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发展各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