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状态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检查;头部检查包括头皮、颅骨、头颅外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底、运动功能(肢体肌力、肌张力、有无异常运动)、感觉功能、反射(深反射、浅反射)检查;还有颈部、四肢等其他部位检查,各检查均需根据不同年龄特点进行相应评估,以全面了解颅脑外伤患者情况。
生命体征
体温:测量体温了解患者体温情况,颅脑外伤后可能因中枢性体温调节紊乱出现体温异常,成人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儿童体温相对略高,需根据不同年龄正常范围评估。
脉搏:触摸脉搏,了解脉搏的频率、节律等。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出现脉搏变化,如颅内压增高时脉搏缓慢,成人正常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儿童脉搏相对较快,不同年龄有差异。
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等。颅脑损伤可能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异常,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更快。
血压: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情况,颅脑外伤后可能因颅内压变化等出现血压波动,成人正常血压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儿童血压因年龄不同有相应正常范围。
头部检查
头皮:查看头皮有无擦伤、裂伤、血肿等。头皮擦伤表现为头皮表面的破损,裂伤可见头皮的裂开伤口,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等,不同类型头皮损伤的表现不同,儿童头皮相对较嫩,头皮损伤后需注意观察有无颅内损伤的可能。
颅骨:触诊颅骨有无压痛、凹陷等。颅骨压痛可能提示颅骨骨折,凹陷性骨折可通过触诊发现,儿童颅骨较软,颅骨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
头颅外形:观察头颅大小、形状有无异常,如是否存在头围异常增大(多见于婴幼儿颅脑外伤后可能存在脑积水等情况)等。
神经系统检查
瞳孔
大小:观察双侧瞳孔大小是否等大,正常成人瞳孔直径约3~4mm,儿童瞳孔相对较小。颅脑外伤后可能出现瞳孔大小改变,如一侧瞳孔散大可能提示脑疝形成等严重情况。
对光反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情况下,光线照射一侧瞳孔,该侧瞳孔缩小为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同时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如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危重。
眼底: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可进行眼底检查,查看眼底有无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视神经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高,儿童进行眼底检查时需谨慎操作。
运动功能
肢体肌力:测试患者肢体的肌力,可通过让患者屈伸肢体、抵抗阻力等方式评估。例如让患者抬起上肢、下肢,感受其力量,肌力分为0~5级,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肌力,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肢体肌力下降,不同年龄患者的肌力评估标准有一定差异,儿童需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相应评估。
肢体肌张力:触摸肌肉感受肌张力,了解肌肉紧张度。颅脑外伤后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如颅内压增高时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儿童肌张力异常需结合年龄判断是否正常。
有无异常运动:观察患者有无不自主运动等异常情况。
感觉功能:检查患者的痛觉、触觉等感觉情况,了解有无感觉减退或异常,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感觉,需通过其对刺激的反应来判断。
反射
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检查反射是否存在、反射强度等。颅脑外伤可能影响深反射,成人和儿童的深反射正常范围不同。
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等,观察浅反射情况,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出现浅反射异常。
其他部位检查
颈部:检查颈部有无抵抗、压痛等,了解有无颈椎损伤等情况,儿童颈部受伤后更需仔细检查,防止漏诊颈椎损伤。
四肢:检查四肢有无骨折等损伤,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合并四肢损伤,需全面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