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常见手部及关节疾病,由腱鞘机械性摩擦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发病原因有过度劳损、外伤、疾病、年龄等,常见类型有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拇指屈伸困难、掌指关节有硬结等)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处疼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通过合理使用手部关节、注意保暖、保持正确姿势、加强手部锻炼来预防。
发病原因
过度劳损:长期、反复、过度使用手部和关节进行某项活动是导致腱鞘炎的常见原因。例如,手工劳动者(如织毛衣、乐器演奏者等)、长时间使用电脑键盘和鼠标的办公人群等,由于手部肌腱和腱鞘频繁摩擦,容易引发腱鞘炎。以长时间使用鼠标的办公人群为例,手部的拇指、食指等部位的肌腱在鼠标的反复刺激下,腱鞘不断受到摩擦,就可能逐渐发生炎症。
外伤:手部遭受急性外伤后,如骨折、脱位等,可能损伤腱鞘,使腱鞘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腱鞘炎的发病风险。比如手部骨折后,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因为局部的异常摩擦等因素引发腱鞘炎。
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腱鞘炎的发生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会累及关节的滑膜等组织,包括腱鞘,导致腱鞘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等原因,可能影响肌腱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进而增加腱鞘炎的发生几率。
年龄因素:中老年人也是腱鞘炎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和腱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肌腱的韧性下降,腱鞘的滑膜层功能也减弱,使得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变得不顺畅,容易发生摩擦性炎症。
常见类型及表现
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典型表现为患者屈指、伸指困难,在手指的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严重时手指屈伸时可产生弹响,故又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例如,拇指屈伸时会感觉到像被卡住一样,然后突然弹开,伴有疼痛。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疼痛、压痛,可伴有局部肿胀,患者腕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在握拳尺偏腕关节时,桡骨茎突处疼痛明显,这是因为此时肌腱在狭窄的腱鞘内受到的刺激增加。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腱鞘炎。对于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会检查手指的屈伸活动情况,触摸掌指关节处是否有硬结等;对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会进行握拳尺偏试验等特殊的体格检查操作来诱发疼痛。
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对于腱鞘炎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在某些需要排除骨骼病变的情况下会进行。而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腱鞘的厚度、肌腱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积液等,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腱鞘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腱鞘炎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它可以更全面地显示腱鞘、肌腱等组织的病变情况。
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手部和关节:在进行手部劳动或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例如,每使用电脑键盘或鼠标30-6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活动一下手部和手腕,做一些简单的屈伸手指、旋转手腕等动作,缓解肌腱和腱鞘的疲劳。
注意手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肌腱和腱鞘的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腱鞘炎的发病风险。所以要注意手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或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时,可以佩戴手套等。
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确的手部和关节姿势对于预防腱鞘炎很重要。例如,使用电脑时,要保持手臂自然下垂,手腕处于中立位,键盘和鼠标应放置在合适的高度,使手部、手腕处于舒适的姿势,减少肌腱和腱鞘的异常受力。
加强手部锻炼:平时可以进行一些手部的锻炼,增强手部肌肉和肌腱的力量以及柔韧性。比如进行握拳、伸指、手指抓握弹力球等锻炼,有助于提高手部的功能和预防腱鞘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