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由其通过上行、血行、淋巴道等途径侵入尿路并繁殖引起,致病因素包括菌毛、内毒素等毒力因子,易感人群有不同年龄人群及患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不当者。
一、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
女性方面:女性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这使得大肠埃希菌更容易从肛门周围经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例如,女性在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局部的生理环境改变,增加了大肠埃希菌上行感染的风险。从年龄因素看,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发育等原因,相对成年女性可能有更高的上行感染概率;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也容易发生上行感染。
男性方面:男性尿道长,但当存在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时,尿液排出不畅,容易导致大肠埃希菌在尿道内停留并上行感染。
2.血行感染: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等,大肠埃希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起感染。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中,如严重烧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血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例如,患者因外伤导致皮肤破损,大肠埃希菌从破损皮肤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发肾脏的大肠埃希菌感染。
3.淋巴道感染:盆腔和腹腔的感染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至泌尿系统,引起大肠埃希菌感染,但这种途径较为罕见。
二、大肠埃希菌的致病因素
1.菌毛:大肠埃希菌表面的菌毛是其重要的致病结构。菌毛能够帮助大肠埃希菌黏附在尿路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使其不易被尿液冲刷掉。不同类型的菌毛具有不同的黏附特性,例如I型菌毛能够特异性地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的受体上,从而使细菌定植在泌尿系统。
2.内毒素:大肠埃希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内毒素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炎症表现,同时也会加重泌尿系统的炎症损伤,使感染进一步扩散。
3.其他毒力因子:大肠埃希菌还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毒力因子,如溶血素等,这些毒力因子能够破坏尿路组织细胞,促进细菌的侵袭和感染过程。例如溶血素可以破坏红细胞和尿路黏膜细胞的细胞膜,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婴幼儿由于尿道短,局部防御机制不完善,而且可能存在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情况,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比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的儿童,尿液引流不畅,大肠埃希菌容易在局部定植引发感染。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会阴部清洁,及时更换尿布等。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前列腺增生、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等,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残留增加,为大肠埃希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也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的感染。
2.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有利于大肠埃希菌的生长繁殖,而且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和神经病变,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患者:如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患者,由于尿液排出受阻,大肠埃希菌容易在局部滋生,引发感染。
3.生活方式因素
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路的冲刷作用减弱,大肠埃希菌容易在尿路内停留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群,常常忽视饮水,容易发生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不注意会阴部卫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注意会阴部清洁,会使大肠埃希菌容易从会阴部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如女性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男性不经常清洗外生殖器等情况,都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