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孩子消化,可通过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10分钟,婴儿力度轻柔)、按揉中脘穴(拇指或中指按揉中脘穴2-3分钟,每分钟100-120次,不同年龄段力度不同)、按揉足三里穴(拇指按揉左右足三里穴各1-2分钟,每分钟60-100次,不同年龄段力度有别)、推脾经(拇指螺纹面从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或指根推向指尖,推300-500次,婴儿手法轻柔)、摩胁肋(侧卧或仰卧时双手自上而下轻轻摩动胁肋部1-2分钟,不同年龄段力度不同)等推拿方法,分别通过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神经功能、调理脾胃等起到助消化作用。
一、摩腹
1.操作方法:让孩子仰卧,家长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摩腹,摩腹的范围可以适当大一些,一般每次摩腹时间为5-10分钟。
原理:顺时针摩腹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胃肠道的蠕动受神经和肌肉的调节,顺时针摩腹可以通过机械刺激,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功能,从而有助于消化食物。
年龄及人群因素:对于婴儿,要注意力度轻柔,以腹部皮肤不发红为宜;对于较大的儿童,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但也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准。
二、按揉中脘穴
1.操作方法: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家长用拇指或中指按揉中脘穴,按揉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揉时间约2-3分钟。
原理: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也是脾胃经的募穴,按揉中脘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研究表明,按揉中脘穴可以调节胃肠的神经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
年龄及人群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按揉力度有所不同,婴儿按揉时用较轻的指力,学龄期儿童可以适当加重指力,但仍要以孩子能耐受为准。
三、按揉足三里穴
1.操作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家长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揉左右两侧的足三里穴各1-2分钟,每分钟按揉约60-100次。
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按揉足三里穴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功效。从生理机制上讲,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胃肠的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年龄及人群因素:婴幼儿按揉时注意手指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孩子不适;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按揉力度可以适中,但要根据孩子的反应进行调整。
四、推脾经
1.操作方法:脾经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家长用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拇指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脾经;若从指根推向指尖,则称为清脾经。一般推300-500次。
原理:推脾经可以调节脾胃的功能,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清脾经有清热、利湿、化痰等作用。在小儿消化不良时,通常采用补脾经的方法。从中医理论来说,脾经的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脾胃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年龄及人群因素:婴儿时期推脾经要特别注意手法轻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手法力度可以逐渐增加,但要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度。如果孩子皮肤娇嫩,在推拿前可以适当涂抹一些婴儿油等介质,防止擦伤皮肤。
五、摩胁肋
1.操作方法:让孩子侧卧或仰卧,家长用双手从孩子的两胁部开始,自上而下轻轻摩动,摩动的范围包括胁肋部,每次摩动1-2分钟。
原理:摩胁肋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胁肋部有肝经等经络通过,摩胁肋可以促进肝经的气血运行,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摩胁肋可以通过对局部肌肉和神经的刺激,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年龄及人群因素:对于婴幼儿,摩胁肋的力度要非常轻柔,以皮肤不产生明显红印为宜;较大的儿童可以适当增加力度,但也要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