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需立即急救处理,包括停止相关操作、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手术治疗,根据情况选子宫修补术或切除术;术后加强一般护理、预防感染,育龄女性注意避孕及基础疾病患者管理;还需从高危人群管理和规范产科操作预防子宫破裂。
一、立即急救处理
1.停止相关操作:若子宫破裂是在分娩过程中因相关操作引发,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子宫破裂的操作。例如,若为不恰当的助产操作,需立刻停止该操作。
2.维持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要积极抗休克,因为子宫破裂可能导致大量出血,迅速补充血容量是关键。比如,可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等。
二、迅速进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子宫修补术:适用于破裂口较小、感染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时要仔细缝合破裂口,恢复子宫的完整性。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子宫恢复情况以及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
子宫切除术:若破裂口大且累及子宫血管,或患者出血严重、无生育要求,应行子宫切除术。这能迅速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病情紧急且不适合修补时,也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术以保障生命安全。
2.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仔细检查子宫破裂的范围和程度,确保手术操作准确、彻底。对于胎儿已娩出的情况,要妥善处理胎儿的后续情况,如进行新生儿的复苏等。
三、术后护理与监测
1.一般护理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腹部伤口的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因为术后患者仍有出血、感染等风险,生命体征的变化能及时反映病情变化。
2.感染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协助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感染处理:若患者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伤口分泌物培养等,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3.对于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术后需要做好避孕指导,一般建议避孕1-2年再考虑再次妊娠。因为子宫破裂后子宫有瘢痕形成,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需要让子宫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在避孕期间要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等,避免意外妊娠。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控制血压、血糖在合理范围,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患者的恢复,如高血压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等。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调整相关药物治疗方案。
四、子宫破裂的预防
1.高危人群管理
有子宫手术史患者:对于既往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要在孕期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子宫瘢痕情况,孕晚期要评估子宫瘢痕的厚度等。告知孕妇如果出现腹痛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这类患者子宫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
多产妇:多产妇子宫肌层弹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孕期要指导其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胎儿过大。加强产前检查,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发现产程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子宫破裂的发生。
2.规范产科操作
分娩过程中的操作: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人员要规范操作,避免不恰当的助产手法,如暴力助产等。严格掌握各种助产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孕妇试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程,一旦出现子宫压痛、胎心异常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