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一级(CINⅠ)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低级别病变,由HPV等因素致宫颈移行带区未成熟化生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等引起,发病与HPV感染、年龄、性生活等因素相关,多数无症状,少数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通过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及活检诊断,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观察随访,病变持续等可治疗,妊娠期、免疫低下者有特殊处理情况。
发病相关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CINⅠ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HPV16、18型等。多数CINⅠ可因HPV感染后机体的免疫清除作用而自然消退,约60%-85%的CINⅠ能在2年内自然消退,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会使病变进展为更高级别的病变甚至浸润癌。
年龄因素:多见于25-35岁的女性,但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都可能发生,青春期女性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感染HPV后发生CINⅠ的转归可能与成年女性有所不同,而绝经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CINⅠ的发生及转归也有其特点。
其他因素: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吸烟等因素也可能增加CINⅠ发生的风险。比如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干扰HPV的清除过程,从而使CINⅠ的发生几率增加。
临床表现
多数无症状:大部分CIN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时被发现。
少数可能有异常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偶有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阴道出血),但这些表现都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仅通过症状来诊断CINⅠ。
诊断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有异常的鳞状上皮细胞,提示可能存在宫颈病变,但TCT检查只是初步筛查,不能确诊CINⅠ。
HPV检测:通过检测是否感染高危型HPV来辅助判断宫颈病变的风险。如果高危型HPV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等明确宫颈病变情况。
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上皮的形态、血管等情况,若发现可疑病变部位,会在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是确诊CINⅠ的金标准。病理检查可看到子宫颈上皮内细胞异常增生,累及上皮下1/3,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染色质分布不均等病理改变。
处理及转归
观察随访: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病变为CINⅠ且HPV检测为低危型或部分高危型但能自然清除的患者,一般建议定期随访观察,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因为约60%-85%的CINⅠ可自然消退,尤其是年轻、免疫功能良好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如果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为更高级别病变,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治疗干预:如果经过随访观察病变没有消退甚至有进展倾向,或者患者存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情况,可考虑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通过破坏病变的上皮组织,使其坏死脱落,然后由正常上皮修复;对于少数病变较顽固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也可能考虑行宫颈锥切术等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相对物理治疗应用范围较窄。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CINⅠ,需要根据孕周、患者意愿等综合评估。由于妊娠期机体免疫状态和激素水平的变化,CINⅠ在妊娠期的转归可能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密切观察,待产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处理,因为分娩后部分病变可能会自然消退。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合并CINⅠ,由于其免疫清除HPV的能力较弱,病变进展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和更积极评估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