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紫外线照射(UVB和UVA均相关,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且无防晒措施、紫外线辐射强地区人群及户外无防晒工作者易患)、化学物质接触(长期接触砷化合物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如煤焦油、沥青等的人群风险升高)、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患者及职业人群易患,因会损伤皮肤细胞DNA)、慢性炎症刺激(慢性溃疡、骨髓炎窦道、红斑狼疮等慢性皮肤炎症长期不愈可诱发)、遗传因素(着色性干皮病等遗传综合征及有家族皮肤癌病史人群易患)、免疫抑制状态(患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人群发病风险升高,因免疫功能受抑制致清除癌细胞能力下降)。
一、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引发皮肤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紫外线中的UVB(中波紫外线)和UVA(长波紫外线)都与皮肤癌的发生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尤其是没有采取有效防晒措施时,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例如,生活在紫外线辐射较强地区的人群,皮肤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的人群,如农民、渔民等,由于长时间接触紫外线,皮肤受到的损伤累积,进而增加了患皮肤癌的可能性。
二、化学物质接触
1.砷化合物:长期接触砷化合物的人群,患皮肤癌的风险明显升高。例如,长期饮用含砷量高的水,或者长期接触含砷的工业化学品等,砷会在体内蓄积,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和DNA的结构与功能,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引发皮肤癌。
2.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像煤焦油、沥青等物质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也是皮肤癌的诱因之一。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的工作环境中,如果防护不当,皮肤长时间接触,就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几率。比如从事沥青作业的工人,如果没有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皮肤接触到沥青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就面临较高的皮肤癌发病风险。
三、电离辐射
长期接触电离辐射也与皮肤癌的发生有关。例如,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在放疗区域的皮肤发生皮肤癌的风险会增加。另外,长期处于有电离辐射环境中的职业人群,如放射科工作人员等,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也可能因长期接触电离辐射而导致皮肤癌的发生。电离辐射会损伤皮肤细胞的DNA,干扰细胞的正常分裂和修复机制,使得细胞发生癌变的概率大大提高。
四、慢性炎症刺激
某些慢性皮肤炎症长期不愈,可能会诱发皮肤癌。例如,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窦道、红斑狼疮等慢性皮肤疾病,如果长期存在炎症刺激,会导致皮肤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皮肤癌的发生风险。以慢性溃疡为例,溃疡部位长期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皮肤细胞不断处于应激状态,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失去正常调控,逐渐发展为皮肤癌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五、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皮肤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缺乏修复紫外线损伤DNA的酶,对紫外线极度敏感,极易发生皮肤癌。这类人群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自身修复DNA的能力缺陷,所以在同样的紫外线暴露情况下,比正常人更容易患上皮肤癌。此外,一些家族性的皮肤癌综合征也提示遗传因素在皮肤癌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皮肤癌病史的人群,其后代患皮肤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对较高。
六、免疫抑制状态
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艾滋病)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皮肤癌的发病风险会升高。因为免疫系统在抵御肿瘤细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能力下降,使得癌细胞能够更容易在体内生长和增殖,包括皮肤部位的癌细胞。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其皮肤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皮肤癌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