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方面的情况。症状表现为疼痛(中老年人及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易出现,初期阵发性后期持续性,夜间尤甚)和活动受限(各方向活动受限影响日常,有肩部外伤史恢复不佳者易出现);体征检查有压痛(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点,不同年龄压痛点有差异)和肩关节活动度检查(用工具测量活动范围,长期缺乏肩部运动者需结合自身基础活动度判断);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中晚期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疏松等,MRI可清晰显示软组织情况,对有肩部外伤史者能辅助判断是否伴其他组织损伤。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特点:肩周炎患者常出现肩部疼痛,初期疼痛可为阵发性,后期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有的患者疼痛可放射至颈部、肘部等部位。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可影响睡眠。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70%-80%的肩周炎患者会有夜间疼痛加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夜间人体的肌肉放松,炎症因子的刺激相对更明显。
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肩周炎疼痛,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有关。长期从事肩部活动较少但突然需要大量肩部运动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后突然进行大量肩部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出现疼痛,因为肩部组织突然受到较大应力刺激。
2.活动受限
表现: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可能受限,尤其是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比如外展时,患者可能无法将手臂抬到正常水平位置。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都难以完成。
与病史的关系:有肩部外伤病史的人,若外伤后恢复不佳,更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例如肩部曾有骨折等外伤,在恢复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就可能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进而引起活动受限。
二、体征检查
1.压痛
部位: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部位。医生用手指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肩周炎患者压痛点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由于组织退变,压痛点可能相对更广泛一些,而年轻患者如果是急性损伤导致的肩周炎,压痛点可能相对集中在损伤相关部位。
2.肩关节活动度检查
测量方法:通过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范围。正常肩关节外展可达90°-180°,前屈可达90°-180°,后伸可达40°-50°等。肩周炎患者这些活动范围会明显减小。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肩部运动的人,本身肩关节活动度可能相对较小,在判断肩周炎时需要结合自身基础活动度情况来综合判断。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员,本身肩关节活动度可能不如经常运动的人,在出现肩部问题时,需要仔细评估活动度的下降程度是否符合肩周炎的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表现: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能会出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骨质疏松等表现。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X线片上看到肩关节周围有钙化影,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钙化。
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由于自身骨质退变等因素,X线检查更容易发现一些细微的改变,而年轻人的X线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表现: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肩袖损伤、肩关节囊积液、滑膜增厚等。肩周炎患者在MRI上常可见肩关节囊增厚、滑膜水肿、肩袖间隙模糊等表现。
病史影响:对于有肩部外伤病史的患者,MRI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肩袖等组织的损伤情况,从而辅助诊断肩周炎是否伴有其他组织的损伤。例如,有肩部摔伤病史的患者,通过MRI可以明确肩袖是否撕裂,进而判断肩周炎的病情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