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无症状性四类,急性细菌性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慢性细菌性因细菌持续存在致反复感染,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与多因素相关,无症状性病因不明;病因分别涉及细菌逆行侵入、细菌持续存在于前列腺、多方面因素及潜在轻微感染等;临床表现急性有突发高热寒战等,慢性细菌性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等,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有骨盆区域疼痛等,无症状性无自觉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直肠指检、前列腺液等检查;治疗急性用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慢性细菌性用抗生素联合α受体阻滞剂,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无症状性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预防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等;特殊人群老年需鉴别前列腺增生等,育龄男性防影响精液质量,儿童需注重会阴部卫生护理。
一、定义与分类
前列腺炎是前列腺受到细菌感染或非感染性因素刺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分为四类: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多由大肠埃希菌等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所致。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因细菌持续存在导致反复感染引发。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能与盆底肌功能失调、免疫异常等相关,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等。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前列腺存在炎症表现。
二、病因分析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由细菌经尿道逆行侵入前列腺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持续存在于前列腺内,导致炎症反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能涉及盆底肌功能紊乱、免疫反应异常、神经内分泌因素等多方面,部分患者无明确感染因素。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潜在的轻微感染或免疫状态改变有关。
三、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突发高热、寒战,伴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及耻骨上区疼痛。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后尿道不适或灼热感,部分患者有会阴部、下腹隐痛等。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骨盆区域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阴茎、腰骶部等,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排尿异常,及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自觉症状,多在体检前列腺液检查时发现炎症表现。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症状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危险因素(如久坐、酗酒、不洁性生活等)。
直肠指检:急性患者前列腺肿胀、压痛明显;慢性患者前列腺可饱满、增大或缩小,质地不均。
前列腺液检查:急性者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慢性者白细胞增多,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尿液检查:有助于区分尿道、膀胱与前列腺的感染。
超声检查:可辅助观察前列腺形态、结构,排除其他病变。
五、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需足量、足疗程用药。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联合α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排尿症状。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热疗、按摩等)、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缓解疼痛与排尿异常。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若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六、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久坐、酗酒、食用辛辣食物等。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规律性生活,避免过度纵欲或禁欲。
积极治疗尿道感染等邻近器官炎症,防止病原体逆行感染前列腺。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警惕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鉴别,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出现排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育龄男性:前列腺炎可能影响精液质量,需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接受规范治疗,以降低对生育的潜在影响。
儿童前列腺炎:极为罕见,多因尿道逆行感染等引起,需特别注重儿童会阴部卫生护理,发现排尿异常等情况尽早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