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见于儿童期随年龄增长可萎缩,病理性包括反复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或脓肿、其他感染累及及过敏因素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处理原则为生理性观察,病理性感染因素依情况用抗生素或手术等,过敏因素避过敏原等,婴幼儿要密切观呼吸,儿童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一、生理性扁桃体肿大
1.发生情况:多见于儿童时期,尤其是3-5岁的孩子,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在儿童的免疫发育过程中,扁桃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会出现生理性的增生肥大。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后会逐渐萎缩。
2.影响因素:一般不会对孩子的呼吸、吞咽等功能造成明显影响,孩子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反复发热等表现。
二、病理性扁桃体肿大
1.反复扁桃体炎
发生机制: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或病毒(如腺病毒等)感染扁桃体后,容易反复发作。每次感染都会引起扁桃体的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充血、肿胀,长期反复炎症刺激会使扁桃体增生、肥大。
表现: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复的咽痛,尤其是在感染时咽痛明显,还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有的孩子会出现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情况。
2.扁桃体周围炎或脓肿
发生机制:多是由于扁桃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向扁桃体周围组织蔓延所致。
表现:孩子会出现一侧剧烈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伴有发热、张口困难等症状,扁桃体肿大更为明显,局部可能有红肿隆起等表现。
3.其他感染性疾病累及
发生机制:如猩红热等疾病,除了有全身的皮疹、发热等表现外,也可能累及扁桃体,引起扁桃体肿大。
表现:会有相应原发病的表现,如猩红热还会有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皮疹等表现,同时扁桃体肿大,可能伴有咽痛等症状。
4.过敏因素
发生机制:孩子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会引起扁桃体的过敏反应,导致扁桃体肿大。
表现:可能伴有鼻痒、打喷嚏、流涕等过敏相关症状,扁桃体肿大可能会影响呼吸,孩子可能会出现睡眠时打鼾等情况。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情况等。一般将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肿大是扁桃体不超过腭咽弓;Ⅱ度肿大是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肿大是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2.实验室检查:如果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可能会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如果怀疑是病毒感染,可能会进行病毒学相关检查,如咽拭子病毒培养等。
3.影像学检查:一般在怀疑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等情况时,可能会进行超声等检查,以明确扁桃体周围组织的情况。
四、处理原则
1.生理性扁桃体肿大: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密切观察即可,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行缓解。
2.病理性扁桃体肿大
感染因素引起: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遵循相应的用药原则;如果是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或脓肿等情况,在合适的时机可能会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过敏因素引起: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药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扁桃体肿大影响呼吸。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扁桃体肿大时更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因为婴幼儿气道较窄,扁桃体肿大容易引起呼吸困难。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婴幼儿用药需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的对症支持措施,如保持呼吸道湿润等。
2.儿童:要注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