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会引发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减低)、原始反射异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异常)、呼吸异常(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眼部表现异常(凝视、眼球震颤)等症状,早产儿脑损伤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警惕脑损伤并及时干预以降低不良影响。
昏迷:是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对疼痛刺激也仅有极轻微的反应或无反应。昏迷的发生是由于脑损伤累及了广泛的脑区,包括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等,使得大脑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严重受损。比如重度窒息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可能会出现昏迷状态。
肌张力异常相关症状
肌张力增高:新生儿肌肉紧张度增加,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锥体系受损可导致牵张反射亢进,从而使肌张力增高。例如脑出血引起的脑损伤可能会导致新生儿肢体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内旋等异常姿势。
肌张力减低:新生儿肌肉松弛,肢体松软,活动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脑损伤累及了脊髓前角细胞及周围神经等,导致肌肉失去神经的正常支配,肌张力降低。如一些早产儿脑损伤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减低的情况,表现为四肢活动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
原始反射异常相关症状
拥抱反射异常:正常新生儿拥抱反射分为拥抱相和回缩相,脑损伤时拥抱反射可能会出现减弱、消失或不对称的情况。如果一侧上肢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该侧脑部有损伤。例如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生儿,拥抱反射常表现为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反射弧功能异常。
握持反射异常:正常新生儿握持反射较强,脑损伤时握持反射可能会减弱或消失。如果新生儿握持反射明显减弱,可能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功能的异常,与脑损伤导致的神经调节障碍有关。
呼吸异常相关症状
呼吸节律不整:新生儿正常呼吸节律较为规则,脑损伤时可能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如呼吸增快或减慢,同时呼吸节律不规则,可出现呼吸暂停、叹气样呼吸等。这是因为脑损伤累及了呼吸中枢所在的脑干部位,影响了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节功能。例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常常会出现呼吸节律不整的情况,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呼吸暂停:表现为呼吸停止超过一定时间(足月儿通常超过20秒,早产儿超过15秒),并常伴有心率减慢等表现。脑损伤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节律失调,从而引发呼吸暂停。这在早产儿脑损伤中较为常见,因为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脑损伤更容易影响其正常功能。
眼部表现相关症状
凝视:新生儿出现双眼固定地注视某一方向,这可能是由于脑损伤累及了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相关的神经结构,导致眼球运动的控制失调。例如颅内出血累及到眼部神经相关区域时,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凝视症状。
眼球震颤:表现为眼球不自主地、有节律地摆动。这是因为脑损伤影响了前庭-眼反射通路等相关的神经调节机制,导致眼球运动的平衡失调。如一些脑损伤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眼球震颤的表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脑损伤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因为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于脑损伤的代偿能力较差。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原始反射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由于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等因素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其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存在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早产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本身发生脑损伤的风险较高,家长和医护人员都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新生儿的意识、肌张力、呼吸等方面的表现,以便早期发现脑损伤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降低脑损伤对新生儿预后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