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流感疫苗分接种前、接种时、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前要评估健康状况、了解疫苗信息;接种时注意接种部位途径、现场观察;接种后要护理局部反应、观察全身反应、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健康状况评估
若处于急性疾病发作期,尤其是伴有发热症状时,应暂缓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此时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影响免疫应答效果。例如,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体温超过38℃的成人,需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对于有慢性疾病稳定期的成人,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时可以接种;但若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如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则不宜接种。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流感疫苗。有明确鸡蛋过敏史的成人,要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接种禁忌。部分流感疫苗含有鸡蛋成分,严重过敏者接种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2.了解疫苗信息
知晓所接种流感疫苗的类型,如灭活流感疫苗(IIV)或减毒活流感疫苗(LAIV)等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疫苗的适用人群、接种途径等有所差异。例如,LAIV通常适用于2-49岁无禁忌的健康成人,但妊娠妇女、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不适用;而IIV可用于更多人群,包括上述不适合LAIV的人群。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接种部位与途径
一般来说,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多采用肌肉注射途径,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接种时要配合医护人员,保持正确体位,确保疫苗准确注射到肌肉层。若注射部位不当,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注射到皮下组织可能导致局部反应加重等情况。
2.接种后的现场观察
接种后需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接种后不久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以便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1.局部反应护理
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接种后当天应避免接种部位沾水,防止感染。一般这些局部反应多在1-2天内自行缓解,若局部反应较重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例如,接种后局部红肿范围超过5cm且伴有明显疼痛,影响日常活动时,需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2.全身反应观察
部分成人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此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低热时可通过多饮水来促进代谢,一般体温可在1-2天内恢复正常。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或全身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如出现持续乏力、头痛加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饮食与生活习惯
接种后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等。因为饮酒可能会加重疫苗接种后的不适反应,影响身体恢复。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利于身体免疫系统对接种疫苗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妇女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孕妇患流感的风险,同时也能减少流感对胎儿的影响。但在接种前需充分评估风险,接种后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老年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相对较弱,可能出现反应相对较缓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一旦有不适要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接种后仍需注意做好流感预防的其他措施,如保持室内通风等。
有基础疾病患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因为接种疫苗可能会对血糖有一定影响;哮喘患者要观察哮喘症状是否有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并告知医生疫苗接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