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细菌感染中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其他细菌也可致病;非细菌感染因素有化学性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内灌注药物)、放射性损伤、过敏反应;其他相关因素包括机体免疫力低下、膀胱结石、膀胱憩室等,这些因素均可引发膀胱炎相关症状。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为主的常见致病菌:膀胱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其中大肠埃希菌是引起膀胱炎的主要病原菌,约占70%-80%左右。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让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侵入尿道并上行至膀胱引起感染。例如,女性在性生活后,细菌容易沿着尿道进入膀胱,特别是性生活频繁的女性群体,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而男性膀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男性存在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也会增加细菌在膀胱内滋生感染的机会,因为梗阻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停留繁殖。
2.其他细菌感染情况:变形杆菌、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起膀胱炎,但相对大肠埃希菌来说发生率较低。比如变形杆菌感染可能在尿路有器械检查史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因为器械检查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出现,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细菌更容易侵袭膀胱引发感染。
二、非细菌感染因素
1.化学性刺激: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常见的导致非细菌感染性膀胱炎的因素之一。导尿管会对膀胱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破坏了膀胱黏膜的防御屏障,容易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另外,膀胱内灌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对膀胱黏膜造成化学性损伤,从而引发膀胱炎。例如,进行膀胱内卡介苗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患者,在灌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属于化学性非细菌感染性膀胱炎的情况。
2.放射性损伤:盆腔部位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如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患者接受盆腔放疗后,膀胱黏膜可能会受到放射性损伤,导致膀胱炎。这是因为放射线会破坏膀胱黏膜的细胞结构,影响黏膜的正常功能,引发炎症反应。一般在放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可能会逐渐出现膀胱炎的相关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3.过敏反应:对某些物质过敏也可能导致膀胱炎。例如,对女性卫生用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者对避孕工具(如避孕套中的乳胶等)过敏,接触后可能会引起膀胱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膀胱炎的症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对于有明确过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避免接触过敏原。
三、其他相关因素
1.机体免疫力低下: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发生膀胱炎。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者因患有某些严重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使身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引发膀胱炎。而成人如果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疾病,或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也会增加膀胱炎的发病风险。比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膀胱炎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表现。
2.膀胱结石:膀胱结石会刺激膀胱黏膜,不仅会引起机械性损伤,还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为细菌的滋生创造条件。结石长期存在于膀胱内,会反复摩擦膀胱黏膜,使黏膜受损,容易引发炎症,同时结石周围的尿液容易潴留细菌,进而引发膀胱炎。例如,有膀胱结石的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炎症状,以及排尿困难等结石相关症状。
3.膀胱憩室:膀胱憩室是膀胱壁向外凸出形成的袋状结构,由于憩室内的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在憩室内积聚,从而引发膀胱炎。而且憩室壁的黏膜血供相对较差,局部抵抗力较低,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对于存在膀胱憩室的患者,膀胱炎可能会反复发生,治疗相对较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