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按病因分为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肺炎等;按病理分为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肺炎等;按病程分为急性、迁延性、慢性肺炎;按病情分为轻症和重症肺炎,不同类型在多方面有差异,临床需综合判断治疗,还需加强小儿肺炎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
一、按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1.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多见于3岁-学龄儿童。冬春季高发,常因受凉、劳累等诱因发病,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儿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痰可为铁锈色痰等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实变影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起病急骤,病情重,常表现为高热、寒战、脓血痰等,易合并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浸润影、肺大疱等改变。
(二)病毒性肺炎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起病较缓,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咳嗽、喘息,病情重的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可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2.腺病毒肺炎:多见于6个月-2岁儿童。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等,咳嗽较剧烈,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胸部X线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等。
(三)支原体肺炎
多见于年长儿,也可发生于婴幼儿。潜伏期较长,起病缓慢,常有发热,热型不定,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部分患儿可有皮疹、多系统受累等肺外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等。
二、按病理分类
(一)大叶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经肺泡间孔向其他肺泡蔓延,可累及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大叶,多见于年长儿,临床症状相对典型,如上述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表现。
(二)小叶性肺炎
又称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肺炎类型,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累及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等,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模糊,有散在的斑片状阴影等。
(三)间质性肺炎
以肺间质炎症为主,可由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气促等,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有网格状阴影等。
三、按病程分类
(一)急性肺炎
病程<1个月,大多数小儿肺炎属于急性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儿可痊愈。
(二)迁延性肺炎
病程1-3个月,多见于体质较弱的小儿,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病情相对复杂,治疗时间较长。
(三)慢性肺炎
病程>3个月,较少见,常由急性肺炎未彻底治疗、病原体持续感染等原因引起,患儿可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慢性炎症改变等。
四、按病情分类
(一)轻症肺炎
主要累及呼吸系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咳嗽、气促等,体温大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等。
(二)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症状外,还可累及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加重等)、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肝脏迅速增大等)、中毒性脑病(表现为烦躁、嗜睡、惊厥、昏迷等)、中毒性肠麻痹(表现为腹胀、呕吐、便血等)等,病情危重,需紧急抢救治疗。
小儿肺炎的不同类型在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均有差异,临床医生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对于小儿肺炎,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保证患儿充足的营养摄入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重症肺炎患儿需加强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