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需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评估,临床表现因年龄段有差异,体格检查包括肺部体征和全身一般状况,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CRP、病原学等,影像学有X线和CT,新生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儿需特殊注意。
一、临床表现评估
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肺炎往往起病较急,早期可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也有部分患儿体温不升;常伴有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还可能有呼吸急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儿呼吸频率可超过60次/分钟,幼儿超过40次/分钟,同时可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较大儿童肺炎症状相对较典型,除发热、咳嗽外,可能有胸痛、咳痰等表现,体温热度相对婴幼儿可能稍低但也可达到中度热或高热水平。
二、体格检查
1.肺部体征:医生会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早期可能呼吸音粗糙,随着病情进展,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易听到,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若为大叶性肺炎,还可能出现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等表现。
2.全身一般状况: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肺炎患儿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还会检查心率,部分患儿可出现心率增快,婴儿心率超过180次/分钟,幼儿超过160次/分钟,可能与发热、缺氧等因素有关;同时观察面色,可能有面色发绀等缺氧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重要指标。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但需要注意,部分重症肺炎患儿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典型,如严重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也可能降低。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常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CRP可作为判断感染类型及炎症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3.病原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采取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核酸,能快速、准确地明确病毒病原,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细菌学检查:对于考虑细菌感染的患儿,可进行血培养、痰培养等。血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对明确病原菌及指导抗生素应用价值重大;痰培养可发现引起肺炎的致病菌,但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避免口腔定植菌污染。
四、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炎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胸部X线片可表现为肺部纹理增粗、紊乱,可见斑片状、点状阴影,可分布于单侧或双侧肺部,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多见。对于大叶性肺炎,可呈现大片均匀致密阴影。胸部X线检查简便易行,能初步判断肺炎的部位、范围等,但对于一些早期轻微肺炎或不典型肺炎可能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胸部CT检查:一般在胸部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肺部病变细节时考虑进行。胸部CT对于发现肺部较细微的病变、判断病变范围等比X线更敏感,例如对于一些不典型肺炎、肺部间质性病变等的诊断有一定优势,但由于CT有一定辐射,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新生儿肺炎,由于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反应差、拒奶、呼吸稍促等非特异性表现,在诊断时需格外仔细,结合病史(如是否有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等情况)、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需求,尽量选择对新生儿辐射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并做好新生儿的保暖等护理措施。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诊断时除关注肺炎本身外,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对肺炎病情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全面评估患儿整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