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样,自身结构性病变相关有骶髂关节骨关节炎(年龄增长致软骨退变、既往创伤遗留异常)和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攻击及遗传因素);炎症相关包括感染性炎症(细菌如布鲁氏菌、病毒感染累及)和非感染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内分泌及代谢因素相关有妊娠(激素变化致韧带松弛)和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强度下降);其他因素包含姿势不良(长期久坐等致软组织劳损)和运动损伤(过度或不当运动致关节周围组织损伤)。
一、自身结构性病变相关原因
(一)骶髂关节骨关节炎
1.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骶髂关节软骨会发生退变,软骨磨损、变薄,骨质增生等情况逐渐出现。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因为长期的关节使用导致软骨自然损耗,加上身体机能衰退,修复能力下降,使得关节容易出现炎症和疼痛。
2.创伤因素:既往骶髂关节部位受过外伤,如骨折、脱位等,即使当时经过治疗,也可能遗留关节结构的异常,长期下来会引发骨关节炎,导致疼痛。例如曾经有骶髂关节骨折的患者,后续发生骶髂关节疼痛的风险相对增加。
(二)强直性脊柱炎
1.自身免疫因素: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骶髂关节等部位,导致关节炎症、粘连甚至融合。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病,可能与男性的激素等生理因素以及遗传易感性有关。发病时骶髂关节会出现疼痛,且病情可能逐渐进展,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二、炎症相关原因
(一)感染性炎症
1.细菌感染:如布鲁氏菌感染,常与职业因素相关,比如接触过受布鲁氏菌污染的牲畜及其制品的人群,布鲁氏菌可侵犯骶髂关节引发炎症,导致疼痛。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骶髂关节引起炎症,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病毒性关节炎等情况中,骶髂关节可能成为受累部位之一,出现疼痛症状,不过病毒感染导致骶髂关节疼痛的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已有研究发现部分病毒感染后会引发类似自身免疫样的关节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性炎症
1.类风湿关节炎累及: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骶髂关节也可能被累及,出现炎症和疼痛。女性患者相对较多见,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介导的关节滑膜炎症有关,滑膜增生、炎症介质释放等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畸形等。
三、内分泌及代谢因素相关原因
(一)妊娠相关
1.激素变化影响:女性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松弛素分泌增加,会使骨盆关节包括骶髂关节的韧带松弛,以利于分娩。但这种韧带松弛可能导致骶髂关节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疼痛。一般在妊娠中晚期较为常见,产后随着激素水平逐渐恢复,部分患者疼痛可缓解,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遗留长期的关节不稳定问题。
(二)骨质疏松
1.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骶髂关节部位的骨质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微骨折等情况,进而引发疼痛。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更易发生骶髂关节疼痛;老年人整体骨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从而增加骶髂关节疼痛的发生几率。
四、其他因素
(一)姿势不良
1.长期不良姿势:长时间久坐、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使骶髂关节承受异常的应力,导致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劳损,进而引发骶髂关节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长时间开车的司机等,由于姿势不当,骶髂关节周围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或异常受力状态,容易出现疼痛症状。
2.运动损伤: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如剧烈的跳跃、扭转等运动,可能导致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拉伤,或者直接造成骶髂关节的损伤,引起疼痛。运动员等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果运动防护不当,发生骶髂关节运动损伤导致疼痛的情况相对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