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胶质瘤有多种症状,神经系统方面有颅神经受损表现(如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和锥体束征(肢体运动障碍、腱反射异常);颅内压增高有头痛(儿童首发,持续伴恶心呕吐)、呕吐(喷射性);还有其他症状,如视力视野改变、内分泌功能紊乱、意识障碍。
一、神经系统症状
颅神经受损表现
动眼神经受累:儿童较为常见,可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眼睛无法正常睁开或转动。这是因为脑干内的动眼神经核团或其纤维受到肿瘤侵犯,影响了动眼神经的正常功能。例如,肿瘤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出现眼睑下垂,患儿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视物困难,需要抬头仰视才能看到前方物体等情况。
外展神经受累:可引起复视,即看东西重影。外展神经支配眼球向外转动,当脑干胶质瘤侵犯外展神经相关结构时,眼球外展功能受限,导致两眼成像不能在视网膜对应点上,出现重影现象。对于年龄稍大能够表述的患儿,可能会抱怨看到的物体是两个,影响其阅读、行走等日常活动。
面神经受累:表现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面瘫,出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眉、闭眼等。肿瘤侵犯面神经核或其传导纤维,影响了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得面部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出现相应的瘫痪症状。在婴幼儿中,可能表现为喂奶时口角漏水等情况,因为面瘫导致患侧口角闭合不全。
锥体束征
肢体运动障碍:肿瘤侵犯锥体束可导致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等。常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步态异常,如患儿行走时易摔倒,不能正常奔跑、上下楼梯等。对于年长儿,可能会感觉肢体沉重,活动受限。例如,肿瘤位于脑干腹侧,压迫锥体束,影响了神经冲动从大脑向肢体的传导,从而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腱反射异常:可出现腱反射亢进,表现为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明显增强。这是由于锥体束受损后,对脊髓反射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腱反射异常活跃。医生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可发现患儿腱反射比正常情况明显增强,这也是脑干胶质瘤累及锥体束的重要体征之一。
二、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多见于儿童患者,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由于肿瘤占据颅内空间,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等结构引起头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可伴有恶心、呕吐。患儿可能会经常哭闹,用手触摸头部等表现来表达头痛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头痛可能会逐渐加重。
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中枢受刺激有关。患儿在没有明显恶心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喷射到较远的地方。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吐奶频繁,且难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改善。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使得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到刺激,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
三、其他症状
视力视野改变:肿瘤影响视觉传导通路时,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如患儿可能发现看东西模糊,原本能看到的范围变小等。如果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会导致视觉信息传递受阻,从而引起视力和视野的改变。对于学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时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等情况。
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受肿瘤侵犯时,可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如身高、体重增长低于同龄人;性早熟或发育落后等。因为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重要中枢,它控制着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肿瘤侵犯后会打乱正常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例如,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而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引起性发育方面的异常表现。
意识障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这是由于脑干是维持意识清醒的重要结构之一,肿瘤广泛侵犯脑干,影响了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结构,导致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患儿可能从原本清醒、能正常交流,逐渐发展为嗜睡,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进一步发展为昏迷,对外界刺激几乎无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