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有血尿、膀胱刺激征及其他伴随症状等表现。血尿为典型症状,有镜下和肉眼之分,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膀胱刺激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其他伴随症状有排尿困难、耻骨上区疼痛、全身症状等,也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表现:是出血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肉眼血尿则可观察到尿液颜色呈红色、粉红色甚至鲜红色等。例如,部分患者排尿时可见尿液明显发红,像洗肉水样。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出现血尿时可能更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儿童不会像成人那样能准确描述尿液颜色变化,但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排尿情况。对于成年患者,自身能更敏锐感知尿液颜色变化,不过不同年龄人群对血尿的耐受和反应程度有所不同,但血尿的本质表现是红细胞异常增多进入尿液。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近期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能会加重血尿症状,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泌尿系统黏膜进一步损伤,从而使更多红细胞进入尿液。而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血尿的表现和病情发展。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泌尿系统相关基础病史,如既往有泌尿系统感染等病史,那么出现血尿时可能提示基础病情复发或加重,且血尿表现可能与单纯无基础病史的患者有所不同,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膀胱刺激征
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患者感觉总是有尿意,频繁去厕所;尿急是指突然有强烈的排尿欲望,很难控制;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疼痛不适感。例如,患者可能几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而且迫不及待去排尿,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样疼痛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出现膀胱刺激征时可能表现不太典型,比如幼儿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尿痛,而是表现为哭闹、烦躁等,需要家长从其行为表现来推测可能存在膀胱刺激征。成年患者则能较准确描述尿频、尿急、尿痛的具体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膀胱刺激征相关症状。而有大量饮水等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相对来说膀胱刺激征可能会轻一些,因为充足的水分可以起到一定的冲刷尿道等作用。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既往有膀胱结石等病史,那么出现膀胱刺激征时要考虑可能是膀胱结石刺激膀胱黏膜等导致,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如果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排尿功能紊乱的病史,也可能影响膀胱刺激征的表现和处理。
其他伴随症状
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流变细,排尿时间延长等。例如,患者需要用力才能排出尿液,而且尿线很细,排尿过程持续时间比正常情况明显延长。
耻骨上区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耻骨上区(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区域)有疼痛不适,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
全身症状: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发热是因为机体受到炎症等刺激,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出现体温升高;乏力则是由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等原因导致。比如患者可能感觉浑身没力气,不想活动,同时测量体温发现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出现全身症状时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成年患者出现全身症状时可能会有更明显的不适主诉,如明显乏力、高热时的寒战等。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患者,本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出现全身症状时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要更关注和及时处理。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相关伴随症状时,可能会因为糖尿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使病情更复杂,需要综合控制糖尿病和出血性膀胱炎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