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常规、尿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有调整,生活方式对病情有影响,各项检查从不同方面辅助诊断以鉴别相关疾病及评估病情。
一、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前列腺液中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若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同时卵磷脂小体减少,高度提示慢性前列腺炎。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前列腺局部会有免疫细胞聚集来对抗炎症,导致白细胞增多,而卵磷脂小体是前列腺液中的重要成分,炎症时其数量会减少。
卵磷脂小体:正常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丰富,分布均匀,慢性前列腺炎时卵磷脂小体数量常减少,且分布不均。
2.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初步了解尿液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蛋白等异常。若存在白细胞尿,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的炎症,包括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炎症累及尿道等情况。例如,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合并有尿道的轻度炎症,导致尿常规中白细胞升高。
四杯法尿沉渣检查:通过分别收集初段尿、前列腺按摩前尿、前列腺按摩液、前列腺按摩后尿进行尿沉渣检查,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炎的部位和炎症程度。初段尿异常提示尿道病变;前列腺按摩前尿异常提示前列腺导管近端病变;前列腺按摩液异常提示前列腺炎症;前列腺按摩后尿异常提示前列腺导管远端或后尿道病变。
二、病原学检查
1.前列腺液细菌培养
通过对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细菌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选用。例如,若培养出大肠埃希菌等常见致病菌,在治疗时可针对性地选择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一般来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可呈阳性,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细菌培养通常为阴性。
2.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采用核酸扩增等方法检测前列腺液中的支原体、衣原体。因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也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有不洁性行为等情况的患者中。如果检测出支原体或衣原体阳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抗支原体、衣原体治疗。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超声检查可能无明显特异性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匀等情况。经腹超声检查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患者,但对于肥胖等情况可能图像质量欠佳。
经直肠超声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前列腺的内部结构,对于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帮助。可以发现前列腺内部有无小的炎性病灶、腺管是否扩张等情况。例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经直肠超声可能显示前列腺实质内有微小的低回声区等改变。
四、其他检查
1.尿动力学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存在尿流率下降、膀胱出口梗阻等尿动力学改变。例如,尿流率测定可发现最大尿流率降低等情况,这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排尿功能异常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
血清PSA测定主要用于排除前列腺癌等其他前列腺疾病。虽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但一般升高幅度较小,且在炎症控制后可恢复正常。通过PSA检查可以辅助鉴别诊断,避免将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混淆。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检查的选择基本遵循上述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老年男性在进行前列腺相关检查时,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疾病的可能,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女性患者一般不会患前列腺相关疾病,但如果有类似前列腺炎的症状,需要考虑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可能。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可能加重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患者,在检查时医生也会考虑这些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在诊断时综合分析患者的生活史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