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有不同症状表现,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治疗(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有不同处理)和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一、过敏性皮炎的症状
(一)皮肤表现
1.急性期症状:
红斑:皮肤会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颜色可从淡红色到鲜红色不等,这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引起。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后,暴露部位如手部、面部等可能迅速出现红斑。
水肿:受累部位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使皮肤外观肿胀,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
丘疹:可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丘疹,密集分布,是皮肤炎症细胞浸润的表现。
水疱:严重时会形成水疱,内含清亮液体,多由表皮内细胞间水肿形成。
2.亚急性期症状:红斑颜色变淡,水肿减轻,水疱干涸、结痂,丘疹逐渐消退,但仍有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
3.慢性期症状: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由于慢性炎症刺激,皮肤纹理加深,质地变硬,可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常见于反复搔抓刺激的部位,如肘部、颈部等。
(二)自觉症状
瘙痒:是过敏性皮炎最常见的自觉症状,程度轻重不一,轻度瘙痒可忍受,重度瘙痒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进而可能加重皮肤损伤。不同年龄人群瘙痒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频繁摩擦受累部位;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但瘙痒同样会影响其生活舒适感。
二、过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过敏原的患者,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例如,对某种食物过敏的患者应严格禁食该食物;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不同年龄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措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帮助排查食物或玩具等过敏原;老年人可能更需关注居住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霉菌等。
(二)局部治疗
1.急性期:
若有渗出,可使用3%硼酸溶液等进行冷湿敷,通过冷湿敷可以减轻水肿、渗出,缓解炎症反应。冷湿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4-6℃,每次湿敷15-20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
无渗出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2.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联合保湿剂,如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后,再涂抹温和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水分,促进皮肤屏障修复。保湿剂对于各年龄人群都很重要,能缓解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需注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老年人皮肤本身干燥,保湿剂的使用可以改善皮肤状态。
3.慢性期:可使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乳膏,但同样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对于皮肤薄嫩部位要避免使用强效激素。此外,还可使用角质松解剂,如水杨酸软膏等,帮助软化增厚的皮肤。
(三)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物:可口服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症状,如氯雷他定等。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等,并且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成人也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等需要保持清醒的人群在服用后要避免从事危险工作。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严重、泛发的过敏性皮炎患者,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3.免疫抑制剂:对于一些难治性、重症过敏性皮炎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如肾毒性、肝毒性等,使用时要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且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