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脑勺后,需从观察症状表现(包括儿童和成人在意识、头痛呕吐、神经系统体征方面的不同表现)、了解受伤情况细节(儿童和成人摔倒时的具体状况及受伤后的初始表现)、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和成人分别的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方式)来分辨是否有脑损伤,怀疑脑损伤应尽快就医。
一、观察症状表现
1.意识方面
儿童:婴幼儿摔倒后脑勺后,需密切观察其意识状态。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反应,如能对声音、大人的呼唤有回应。若出现长时间昏迷不醒,或是原本清醒的婴幼儿突然陷入深度昏迷,这是脑损伤可能的重要表现。因为婴幼儿脑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脑损伤后意识改变可能更明显。
成人:成人摔倒后脑勺后,要留意是否有短暂意识丧失,即所谓的“昏迷”,若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需高度警惕脑损伤。另外,还要观察意识是否清醒后又再次模糊,这也可能提示颅内有出血等脑损伤情况。
2.头痛呕吐情况
儿童:儿童摔倒后脑勺后,较常见的是头痛和呕吐。但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如果频繁呕吐,且呕吐呈喷射性(非进食后普通的呕吐),同时伴有头痛持续不缓解,要考虑脑损伤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可能。因为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升高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喷射性呕吐仍是重要警示。
成人:成人摔倒后脑勺后,若出现剧烈头痛,且伴有频繁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这很可能是脑损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另外,头痛持续加重不缓解也是需要关注的点。
3.神经系统体征
儿童:观察儿童的肢体活动情况,婴幼儿要看其四肢能否正常活动,有无一侧肢体活动减少或无力。还需观察瞳孔,正常婴幼儿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若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要考虑脑损伤累及动眼神经等情况。
成人:观察肢体运动,看是否有一侧肢体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同时观察瞳孔,正常成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毫米,对光反射存在。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异常,提示可能有脑损伤导致的脑疝等严重情况。
二、了解受伤情况细节
1.摔倒时的具体状况
儿童:要了解婴幼儿摔倒时的高度,比如是从多高的地方摔下,像从婴儿床、沙发等较低处摔下,一般脑损伤风险相对低,但如果从较高处,如窗台等摔下,即使当时看似无明显异常,也需密切观察后续症状。同时了解摔倒时头部着地的角度等情况。
成人:了解成人摔倒时的具体姿势,是正面着地、侧面着地还是背面着地,背面着地(后脑勺着地)相对更易导致脑损伤。还要了解摔倒时的速度等情况,比如是慢跑时摔倒还是快速奔跑时摔倒等。
2.受伤后的初始表现
儿童:婴幼儿受伤后最初是否有短暂哭闹后很快安静,若很快安静但后续出现上述意识、呕吐等异常表现,也需重视。
成人:成人受伤后最初有无短暂头晕、视物模糊等情况,之后这些症状是否缓解或加重。
三、及时就医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儿童:一般首先会进行头颅CT检查,这是快速筛查脑损伤的重要手段。头颅CT可以清晰看到颅骨是否骨折、颅内是否有出血、脑组织是否有损伤等情况。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囟门未闭等特点,头颅CT检查能更直观显示颅内结构情况。
成人:头颅CT同样是常用检查方法,能明确是否有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脑挫裂伤等脑损伤情况。必要时还可进行头颅MRI检查,对于一些细微的脑损伤灶,如脑挫裂伤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等,MRI可能比CT更敏感。
2.其他检查
儿童:除了影像学检查,还可能会结合神经系统检查等。比如通过评估儿童的神经反射等情况来辅助判断是否有脑损伤。
成人: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如肌力测试、感觉测试等,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了解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总之,摔倒后脑勺后,通过观察症状表现、了解受伤细节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才能准确分辨是否有脑损伤。如果怀疑有脑损伤,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