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自愈,免疫功能正常的轻、中型患者有自愈可能,年龄、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会影响自愈,一般人群自愈要注意休息营养和症状观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自愈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精神等情况,老年人要监测指标等,基础疾病患者要严控基础疾病指标。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自愈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一般来说,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轻、中型患者,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可能逐渐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经过适当的休息、充足的营养支持等,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能够控制病情发展,病毒被清除,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一)影响自愈的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后自愈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且部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观察。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幼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虽然有自愈的可能,但相比成年人,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免疫调节等功能不如成年人完善。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的难度相对较大,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同时往往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2.基础疾病因素
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较为困难。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不利于身体对病毒的清除,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毒的繁殖等;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等原因,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感染后自愈的概率大大降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愈相对较难。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和肺部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酗酒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降低身体对病毒的抵御能力,从而不利于身体自行清除病毒。而生活方式健康,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的人,自身免疫力相对较强,更有利于感染后自愈。
二、自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自愈中的注意事项
1.休息与营养
感染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能量来对抗病毒。同时,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例如,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2.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体温、咳嗽、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变化情况。如果症状加重,如体温持续高热不退、咳嗽剧烈导致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不能一味等待自愈而延误治疗。
(二)特殊人群自愈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
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儿童感染后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4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呼吸频率>30次/分钟)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不能仅依靠自愈,需及时干预。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因发热等导致脱水。
2.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后,家属要加强护理,定期监测老年人的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果老年人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3%)、意识改变等情况,要尽快送医。另外,老年人感染后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其适度咳嗽排痰等。
3.基础疾病患者
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感染后自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监测血糖,通过饮食、药物等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慢阻肺患者要按规律使用控制病情的药物,注意呼吸状况等,一旦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出现异常波动,要及时处理,因为基础疾病的不稳定会影响感染的自愈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