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炎的发生与过度使用手腕(包括重复性手部动作、过度受力及不正确姿势)、解剖结构与生理因素(腱鞘解剖特点、年龄和性别影响)以及疾病相关因素(风湿性疾病、感染因素)有关,如长期重复性劳作、业余活动、力量活动、不正确姿势、腱鞘先天异常、年龄性别差异、风湿性疾病累及、局部感染等均可引发手腕腱鞘炎。
一、过度使用手腕相关因素
1.重复性手部动作
职业因素:对于长期从事需要反复用手腕进行劳作的人群,如键盘操作员、木工、纺织工人等,由于手腕需要频繁地做屈曲、伸展等动作,肌腱和腱鞘之间不断摩擦,容易引发腱鞘炎。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键盘,手腕处于较为固定的姿势,且手指不断敲击键盘,使得手腕部的肌腱在腱鞘内反复运动,增加了摩擦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腱鞘炎的发生。
业余活动因素:一些业余活动爱好者,如长时间打网球、高尔夫球的人,手腕的重复性动作也较多。以打网球为例,击球时手腕需要频繁地转动和发力,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容易引发手腕腱鞘炎。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长时间进行一些需要手腕反复活动的游戏,如长时间玩电子游戏手柄等,也可能增加手腕腱鞘炎的发生风险。
2.手腕过度受力
力量型活动:进行一些力量较大的手部活动时,手腕承受的压力增加。比如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过程中,手腕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肌腱和腱鞘受到的压力增大,容易引起损伤和炎症。对于女性而言,如果长时间提重物,即使重量不大,但长期积累也可能导致手腕腱鞘受到过度牵拉,引发腱鞘炎。
不正确的手部姿势:长期保持不正确的手腕姿势,如手腕长时间弯曲、过度伸展或处于扭曲状态,会使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加剧。例如,有些人习惯将手腕弯曲放在桌面上睡觉,这种不正确的姿势会影响手腕部肌腱和腱鞘的正常关系,导致局部摩擦增加,增加腱鞘炎的发病几率。
二、解剖结构与生理因素
1.腱鞘的解剖特点
手腕部的腱鞘是包裹肌腱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滑膜层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肌腱,使肌腱在腱鞘内顺畅滑动。但如果腱鞘本身存在先天性狭窄等解剖异常情况,就会使得肌腱在通过时受到阻碍,容易发生摩擦和炎症。例如,先天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就是由于桡骨茎突处的腱鞘先天性狭窄,导致肌腱通过困难,反复摩擦后引发炎症。
2.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手腕腱鞘炎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儿童的手腕部结构还在发育中,如果有先天性的腱鞘异常或者过度使用手腕的情况,也可能引发腱鞘炎。比如一些儿童在学习乐器时,长时间不正确地使用手腕,可能导致腱鞘受损。
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手腕部的肌腱和腱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变。肌腱的弹性和韧性下降,腱鞘的滑膜层分泌滑液的功能也可能发生改变,使得肌腱在腱鞘内滑动时更容易出现摩擦和炎症。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手腕腱鞘炎,就是因为年龄增长带来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退变因素。
女性:女性的手腕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男性有一定差异,而且女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更多地从事一些需要手腕活动的工作,同时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也可能对肌腱和腱鞘的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肌腱和腱鞘的组织状态改变,增加腱鞘炎的发病风险。
三、疾病相关因素
1.风湿性疾病
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累及手腕部的关节和腱鞘。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手腕部的关节滑膜和腱鞘,导致滑膜炎症,进而影响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引发腱鞘炎。患者除了手腕腱鞘炎的表现外,还可能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
2.感染因素
手腕部的局部感染也可能波及腱鞘,引发腱鞘炎。例如,手部皮肤的细菌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到腱鞘,引起腱鞘的炎症反应。这种情况下,除了手腕腱鞘炎的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局部的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如皮肤发红、温度升高、疼痛明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