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关节炎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锻炼(依不同人群制定方案)、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注意不同人群禁忌)、减轻体重(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不同年龄注意事项不同)、软骨保护剂(考虑患者年龄病史等);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早期患者,不同年龄术后注意事项不同)、人工关节置换术(晚期严重患者,老年人需评估身体状况,术后防感染及康复锻炼)。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锻炼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年轻人膝盖关节炎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力的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骑自行车可锻炼腿部肌肉且对膝盖压力相对较小;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散步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稳定性,太极拳的柔和动作有助于改善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运动锻炼需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久坐人群应增加定时起身活动、伸展膝盖的次数;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在工作间隙要注意膝盖的放松和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膝盖负担。
对于有病史人群:若有既往膝盖受伤病史,运动时要更加谨慎,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避免诱发关节炎症状加重。
2.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促进膝盖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要注意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留意温度;有糖尿病病史人群热敷时要密切关注皮肤情况,防止因感觉不敏感而导致烫伤。
冷敷:在膝盖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如出现红肿热痛时,可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但对于老年人或有血液循环不良病史人群,要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血管收缩过度影响血液循环。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膝盖按摩,可帮助放松膝盖周围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群,按摩时要避免过度用力按压膝盖,防止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
3.减轻体重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盖关节的负担,对于体重超标的膝盖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能显著缓解膝盖的压力,从而改善症状。一般建议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实现体重减轻,每周可减轻0.5-1kg左右。不同年龄人群减轻体重的方式略有不同,年轻人可通过增加运动量和调整饮食结构来实现,老年人则要注意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适当控制热量摄入,避免因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膝盖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注意差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并密切关注是否出现腹痛、黑便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儿童一般不建议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盖关节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促进软骨修复,对于膝盖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在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病史等因素,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的人群,使用时要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对于早期膝盖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用于清理关节内的游离体、磨损的半月板等病变组织,改善关节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略有不同,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术后恢复可能较快;老年人术后恢复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2.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晚期严重膝盖关节炎患者,如关节破坏严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人群。老年人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