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路感染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如每日清洁外阴、性生活前后注意卫生;多饮水、勤排尿以冲刷尿道;穿着舒适衣物;合理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基础疾病;妊娠期女性要注重相关注意事项,绝经后女性则根据情况适当采取措施。具体而言,要每日清水清洗外阴,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清洁并及时排尿,避免憋尿,选棉质宽松内裤,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基础疾病,妊娠期注意卫生等,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补充雌激素。
一、保持个人卫生
(一)外阴清洁
女性应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及尿道。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口较短且靠近阴道口和肛门,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保持外阴清洁可减少细菌滋生,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对于经期女性,要勤换卫生巾,一般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因为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会增加细菌繁殖的机会。
(二)性生活卫生
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女性应立即排尿,通过排尿可以将尿道内的细菌冲刷出体外。研究表明,性生活是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诱因之一,及时排尿有助于减少细菌在尿道停留的时间。另外,性生活频率也不宜过高,过度频繁的性生活会增加尿道黏膜的损伤风险,从而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引发感染。
二、多饮水、勤排尿
(一)多饮水的作用
每天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尿液不断冲刷尿道,使细菌难以在尿道定植。例如,有研究发现,充足的尿量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女性来说,保持足够的尿量是预防尿路感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二)勤排尿的重要性
要养成勤排尿的习惯,不要憋尿。因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细菌会大量繁殖,然后逆行感染尿道和肾盂。尤其是女性在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不要因为忙碌等原因而憋尿,特别是儿童,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避免因憋尿引发尿路感染。
三、注意穿着舒适的衣物
女性应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化纤内裤不透气,会使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棉质内裤透气性好,可以保持会阴部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例如,穿着宽松棉质内裤的女性相比穿着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四、合理调整生活方式
(一)避免过度劳累
女性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身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减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引发尿路感染。所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充足有助于维持身体良好的免疫状态。
(二)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女性,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升高。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例如,良好控制血糖的糖尿病女性,其尿路感染的复发率会显著降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是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这是因为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同时,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化也会影响尿路的生理功能。妊娠期女性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勤排尿,穿着舒适的衣物。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妊娠期尿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但用药需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和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类女性除了要保持基本的个人卫生、多饮水等预防措施外,可以在医生评估后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加阴道和尿道黏膜的抵抗力,但补充雌激素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