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性激素六项指标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绝经后FSH、LH显著升高,E、P极低,PRL一般在正常范围但可能有波动,T降低。其意义分别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与FSH趋势一致调节卵巢功能、维持女性特征等、卵巢功能衰退体现、受垂体功能等影响、对女性身体有一定影响,特殊人群需关注自身情况及基础疾病对激素指标的影响。
意义:绝经后女性FSH水平会显著升高。正常育龄女性FSH一般在5~10mIU/mL左右,而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垂体分泌FSH增加,可大于40mIU/mL。它反映了卵巢的储备功能以及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情况,FSH升高是卵巢功能衰退进入绝经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女性年龄增长接近绝经时,FSH会逐渐有升高趋势;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内分泌,间接影响FSH水平,但主要还是由卵巢功能本身决定。
促黄体生成素(LH)
意义:绝经后LH水平也会升高,通常与FSH变化趋势一致。正常育龄女性LH值一般在5~20mIU/mL左右,绝经后LH可升高至与FSH相近水平或略低于FSH。LH和FSH共同调节卵巢的排卵和激素分泌等功能,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LH和FSH分泌均增加。年龄是影响LH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绝经进程,LH会逐渐升高;对于有内分泌相关疾病史的女性,如曾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绝经后LH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特点,但总体趋势是升高。
雌二醇(E)
意义:绝经后女性体内雌二醇水平会显著降低。正常育龄女性雌二醇水平在卵泡期约为40~100pg/mL,排卵期可升高,绝经后由于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几乎停止,雌二醇水平可低于20pg/mL。雌二醇对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子宫内膜生长等有重要作用,绝经后雌二醇降低会引发一系列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等。年龄是关键因素,随着绝经发生,雌二醇迅速下降;生活方式中,过度节食等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雌激素水平,但主要由卵巢功能决定,有卵巢手术史等病史的女性绝经后雌二醇水平会更低。
孕酮(P)
意义:绝经后女性孕酮水平极低。正常育龄女性在黄体期孕酮水平会升高,可达5~30ng/mL左右,绝经后卵巢不再有明显黄体形成,孕酮水平几乎测不到。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维持妊娠等相关功能,绝经后孕酮缺乏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体现之一。年龄是影响孕酮变化的重要因素,绝经后孕酮迅速下降;有过卵巢相关疾病病史,如黄体功能不全等,绝经后孕酮水平会更低。
泌乳素(PRL)
意义:绝经后泌乳素一般在正常范围内,但也可能会有一定波动。正常女性泌乳素水平一般在2~25ng/mL之间,绝经后泌乳素主要受垂体功能等影响,一般不会有大幅异常升高或降低,但如果出现异常升高,需要排查垂体疾病等情况。年龄方面,绝经前后泌乳素水平相对稳定在正常范围;生活方式对泌乳素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有精神紧张等情况可能会有轻微波动;有垂体疾病病史的女性绝经后泌乳素可能会出现异常。
睾酮(T)
意义:绝经后女性睾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水平会降低,但仍维持在一定较低水平。正常育龄女性睾酮水平一般在0.2~0.8ng/mL左右,绝经后可降至0.1~0.3ng/mL左右。睾酮对女性的肌肉力量、性欲等有一定影响,绝经后睾酮降低也会对女性身体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年龄是重要因素,绝经后睾酮分泌减少;有肾上腺相关疾病病史的女性绝经后睾酮水平可能会异常。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绝经女性,要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带来的身体不适等情况,定期进行激素六项检查监测卵巢功能等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的潮热、阴道干涩等明显更年期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激素水平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应处理。同时,有基础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的绝经女性,其激素六项的变化可能会受到基础疾病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来分析激素指标变化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