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滑膜炎是膝关节滑膜受刺激致炎症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等病理改变引发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病因包括创伤性因素及非创伤性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累及、慢性劳损、感染,临床表现分急性期明显肿胀疼痛等和慢性期肿胀不明显但反复发作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期以非药物干预为主,慢性期针对病因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儿童需防过度活动及时就医且用药谨慎,老年注意关节保护适度运动,女性关注特殊时期关节健康,有既往膝关节病史或特殊职业人群加强预防。
一、定义阐释
膝盖滑膜炎是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炎症反应,滑膜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加等病理改变,进而导致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
二、病因分析
(一)创伤性因素
急性膝关节扭伤、骨折、半月板损伤等创伤,可直接损伤滑膜组织,引发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在创伤后短期内出现明显症状。
(二)非创伤性因素
1.全身性疾病累及: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结核杆菌感染等全身性疾病可累及膝关节滑膜,导致慢性滑膜炎,常呈反复发作态势。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攻击滑膜,引发长期炎症;痛风患者血尿酸结晶沉积于滑膜,刺激滑膜产生炎症。
2.慢性劳损: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剧烈运动(如长跑、登山等),膝关节滑膜反复受到摩擦、刺激,易逐渐发生慢性炎症。
3.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直接侵袭膝关节滑膜,引发感染性滑膜炎,临床相对少见但需重视。
三、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表现
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皮温可能升高,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出现行走困难,查体可见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等表现。
(二)慢性期表现
膝关节肿胀相对不明显,但有反复发作的疼痛,活动耐力下降,长时间行走或负重后症状易加重,部分患者可有关节僵硬感。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膝关节是否有创伤史、既往全身性疾病史、近期活动量等情况,对病因判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二)体格检查
观察膝关节肿胀程度、皮温,进行浮髌试验、压痛部位等检查,初步评估滑膜炎症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滑膜增厚、积液量等情况,对判断滑膜炎的存在及程度有一定价值。
2.MRI检查:能更精准地观察滑膜形态、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如区分是单纯滑膜炎还是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等。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处理
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让膝关节充分休息,避免负重及过度活动;早期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慢性期处理
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若为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滑膜炎,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使用抗风湿药物等;同时可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如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力量训练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膝盖滑膜炎可能与感染、外伤或生长发育相关,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活动,若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警惕感染性滑膜炎等特殊情况,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二)老年群体
老年人多因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引发膝盖滑膜炎,要注意关节保护,适度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慢走等),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及蹲起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动作,同时关注自身骨质疏松等情况,可适当补充钙剂等。
(三)女性群体
女性在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膝关节滑膜对刺激的敏感性可能有所不同,需关注自身关节健康状况,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膝关节保暖及正确活动方式,预防滑膜炎发生。
(四)有既往膝关节病史或特殊职业人群
有既往膝关节病史(如曾有膝关节损伤、滑膜炎发作史等)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的人群,更易再次发生膝盖滑膜炎,要加强预防,运动前充分热身,工作中注意膝关节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规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