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腮腺炎可通过局部症状(腮腺区域红肿热痛、导管口异常)、全身症状(发热、全身不适)、病史及相关因素(既往脱水、口腔卫生、全身性疾病,近期营养、创伤)、医学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分类异常、腮腺超声显示肿胀不均、脓液涂片培养判菌)来排查判断。
一、症状表现排查
(一)局部症状
1.腮腺区域红肿热痛:化脓性腮腺炎最典型的局部表现是腮腺部位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以成人为例,患病一侧的腮腺区会肿胀,皮肤发红,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发热且按压时疼痛明显;儿童患者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腮腺部位肿胀,可能影响面部外观。
2.腮腺导管口异常:查看腮腺导管口,正常情况下导管口是相对清洁、无明显异常的。而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的腮腺导管口会出现红肿,挤压腮腺时,可见有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溢出。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左右。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体温波动较大;成人患者发热程度个体有差异,但一般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伴有寒战等表现。
2.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出现精神状态不如平常,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爱玩耍等,成人则会感觉身体疲倦,对日常活动提不起兴趣。
二、病史及相关因素考量
(一)既往病史
1.脱水情况:如果患者有过严重脱水的情况,比如长时间禁食、大量呕吐或腹泻等导致身体水分大量丢失,唾液分泌减少,腮腺局部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引发化脓性腮腺炎。例如,一些患有胃肠道疾病导致频繁呕吐和腹泻的患者,就存在较高的发病风险。
2.口腔卫生状况: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细菌可通过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腮腺。比如不经常刷牙、漱口的人,口腔内的细菌容易到达腮腺导管口,进而引发化脓性腮腺炎。儿童如果口腔卫生差,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因为儿童的口腔清洁意识相对较弱。
3.全身性疾病: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包括腮腺的化脓性感染;艾滋病患者因为免疫系统受损,也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其中就包括化脓性腮腺炎。
(二)近期生活方式
1.营养摄入: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化脓性腮腺炎的可能性。比如长期挑食、节食的人,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使得腮腺组织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2.创伤因素:腮腺部位如果有过创伤,如手术、外伤等,会使腮腺局部的防御屏障受到破坏,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例如,有过腮腺部位手术史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化脓性腮腺炎的情况。
三、医学检查辅助判断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化脓性腮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总数会升高,一般可超过10×10/L,同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明显增高,通常超过70%。这是因为身体在受到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会增多来对抗细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的情况。
(二)腮腺超声检查
1.腮腺组织情况: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腮腺组织肿胀,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会有低回声区等表现,提示腮腺组织存在炎症性改变。通过超声还能观察腮腺导管是否有扩张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为化脓性腮腺炎。例如,超声下可见腮腺导管扩张,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等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就可以辅助诊断化脓性腮腺炎。
(三)脓液涂片及培养
1.脓液性质分析:如果能够获取到腮腺部位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可以看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细菌,通过革兰染色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型。进一步进行脓液培养可以明确具体的致病菌,以便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案。比如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化脓性细菌,就可以支持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