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在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存在差异,可通过多方面综合鉴别,前置胎盘主要为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超声可明确胎盘位置,胎盘早剥多有腹痛及阴道流血、严重时休克,超声等协助诊断,需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来准确鉴别。
一、临床表现差异
前置胎盘:主要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出血时间、出血量与前置胎盘类型有关,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量较多;部分性前置胎盘出血时间及量介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边缘性前置胎盘多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不同年龄孕妇表现无本质差异,但高龄孕妇因子宫局部血管等因素可能影响胎盘着床,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从而影响出血相关表现。生活方式对前置胎盘本身无直接影响,但如孕妇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血管状态,间接与胎盘血供等相关。有多次刮宫、剖宫产等病史的孕妇,子宫内膜受损,易发生前置胎盘,进而出现相应出血表现。
胎盘早剥:典型症状为妊娠20周后阴道流血、腹痛,可伴有子宫张力增高和子宫压痛,严重时出现休克表现等。轻型胎盘早剥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量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重型胎盘早剥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多发生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疼痛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不同年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及表现可能因身体机能等有所不同,高龄孕妇身体各系统功能减退,发生胎盘早剥时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生活方式中如孕妇有外伤史等可能增加胎盘早剥风险,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病史的孕妇是胎盘早剥的高危人群,易出现胎盘早剥的腹痛、出血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差异
前置胎盘: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因胎盘占据子宫下段,影响胎先露入盆,故胎先露高浮,约有15%并发胎位异常,尤其为臀位。出血多时胎心可有异常,甚至消失。不同年龄孕妇腹部检查时因子宫等情况可能略有不同,但无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不直接影响体格检查表现,但有相关病史孕妇可能在体格检查时需更仔细评估。
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若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3,重型胎盘早剥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宫缩间歇期子宫不能松弛,胎位触不清楚,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2,胎儿多因缺氧死亡,胎心消失。不同年龄孕妇体格检查时子宫的硬度等表现可能因身体状态不同有一定差异,高龄孕妇子宫肌层等情况可能影响子宫硬度的感知。
三、辅助检查差异
超声检查
前置胎盘: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类型。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准确率高。不同年龄孕妇超声检查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如孕妇肥胖等可能影响超声图像清晰度。
胎盘早剥:超声检查可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的液性低回声区即为胎盘后血肿,胎盘异常增厚或胎盘边缘“圆形”裂开。同时可明确胎儿大小及存活情况。但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准确率约为70%-94%,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对于肥胖孕妇等超声检查可能受限。
磁共振成像(MRI):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对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病例有帮助,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四、鉴别诊断要点总结
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综合鉴别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主要是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超声可明确胎盘位置;胎盘早剥多有腹痛及阴道流血,病情严重时休克表现明显,超声等检查可协助诊断。在鉴别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对两者表现的影响,全面评估以做出准确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