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疥螨引起,通过接触传播,好发于薄嫩部位,有特定皮疹、夜间瘙痒剧烈,靠接触史等诊断,外用药物治疗且全家需同时处理;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分急、亚、慢性期,依不同期治疗,要找诱因,不同年龄人群用药有需注意之处,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均有不同。
一、病因方面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常通过直接接触(如同床共寝、握手等)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间接传播,疥螨喜欢在皮肤薄嫩部位寄生,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房下、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感染疥疮,若个人卫生状况差、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等则更容易患病。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外界刺激,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发病,性别差异不显著,但过敏体质者相对更易患湿疹,生活中接触过敏原等情况可能诱发湿疹。
二、临床表现方面
疥疮:
皮疹特点:主要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疱疹和疱疹,在指缝处可发现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隧道,隧道末端常有丘疹和水疱。
瘙痒特点:夜间瘙痒剧烈,这是因为疥螨在夜间活动频繁,在皮肤内挖掘隧道等活动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明显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瘙痒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夜间瘙痒显著是其特点。
好发部位:如前文所述,集中在皮肤薄嫩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好发部位基本一致,只是儿童皮肤更娇嫩,可能皮疹表现相对更广泛一些。
湿疹:
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急性期湿疹均可出现在这些部位,只是婴儿湿疹好发于头面部,随着年龄增长,好发部位可能向四肢等部位延伸。
亚急性期:红肿及渗出减轻,以小丘疹、结痂、鳞屑为主。
慢性期: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且容易反复发作,不同年龄人群慢性湿疹的皮肤肥厚等表现程度可能因病情轻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过敏体质者更容易进入慢性反复发作状态。
三、诊断方面
疥疮:主要根据接触史、典型皮疹表现、夜间瘙痒剧烈等特点来诊断,有时可在皮损部位找到疥螨或虫卵即可确诊,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诊断依据相同,通过详细询问接触史和仔细检查皮肤皮疹情况一般可明确诊断。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病程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疥疮等疾病相鉴别,例如与疥疮鉴别时,疥疮有接触传染史,皮疹有特殊的隧道等表现,而湿疹一般无明确接触传染史,皮疹表现与疥疮不同,不同年龄人群湿疹诊断时需考虑其年龄相关的皮肤特点,婴儿湿疹有其特殊的发病部位和皮疹特点等。
四、治疗方面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一般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如10%硫磺软膏(婴幼儿用5%硫磺软膏)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浓度有区别,儿童由于皮肤娇嫩,需用低浓度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全家同时治疗,污染的衣物、被褥等要煮沸消毒或暴晒,以消灭疥螨,不同性别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基本相同,但要考虑儿童用药的安全性等问题。
湿疹:治疗原则是寻找可能诱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接触,一般治疗目的是抗炎、止痒。局部治疗根据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不同情况选择合适药物,如急性期无渗出时用炉甘石洗剂,有渗出时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系统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止痒,有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考虑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婴儿湿疹用药更要谨慎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不同性别患者治疗药物选择无本质差异,但要关注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湿疹治疗时药物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