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分为A型和B型,二者在病原体类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方法、预防措施重点及特殊人群防护等方面存在差异,A型宿主范围广、易大规模流行,预防需关注动物源传播;B型主要感染人类、流行范围局限,预防聚焦人群自身,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感染流感需重视防护。
流感B型:流感病毒B型主要的宿主是人类,相对来说抗原性变异的频率低于A型流感病毒,通常主要引起局部的流行,一般不会引发像A型流感那样的大规模全球大流行。
临床症状表现
流感A型:感染后的临床症状通常较为多样且可能相对较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较为明显的情况,呼吸道症状相对可能不是最先突出表现或者相对多样,有的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头痛、眼痛等症状,而且儿童等特殊人群感染后可能病情变化相对更快,需要密切关注。
流感B型:临床症状相对流感A型来说,全身症状一般没有那么重,发热程度多为中度发热,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比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相对更为突出,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儿童感染流感B型后也需要关注病情变化,尤其是婴幼儿,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病情可能发展较快。
流行病学特点
流感A型:由于宿主范围广,容易出现病毒在不同物种间的传播与重组,所以流行的规模较大,可呈全球大流行态势,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流行,但在冬春季相对更为常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感染,比如生活在人员密集场所、经常接触较多人群的群体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流感B型:主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范围相对局限,多为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一般也是冬春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人群是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个体,当然成年人也会感染,生活方式中经常处于封闭、人员密集且通风不佳环境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
诊断方法差异
流感A型:在实验室诊断方面,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时,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A型流感病毒的相关基因序列,还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进一步确定病毒亚型,例如可以通过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来区分不同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
流感B型:同样可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流感B型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来进行诊断,病毒分离培养等方法也可以用于确定流感B型病毒,但相对来说,其诊断主要也是围绕检测流感B型病毒的特异性标志物来进行,与A型流感的诊断在实验室检测的具体靶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原理都是基于对病毒特异性核酸或抗原等的检测。
预防措施重点
流感A型:因为其宿主范围广,预防上除了人群自身要做好疫苗接种(接种针对性的流感A型疫苗)、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保持环境通风等措施外,对于涉及动物的场所等也需要关注动物流感病毒的防控,比如养殖场所等要做好动物流感的监测与防控,以减少动物源流感病毒向人类传播的风险,像从事禽类养殖、屠宰等职业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
流感B型:预防主要聚焦在人群自身,接种针对性的流感B型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手段,在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等易感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学校等机构要做好通风、消毒等防控工作,减少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儿童,由于他们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流感后病情变化相对更快,所以在流感流行季节更要做好防护,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表现,一旦出现高热、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对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所以要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若要前往需做好防护;孕妇感染流感后可能对自身和胎儿都有较大影响,所以要重视预防,如接种流感疫苗等,在流感流行季节注意防护,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医且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合理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