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包括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准备工作有孕周选择、孕妇身体状况评估、签知情同意书及操作环境器械准备;操作过程是超声定位、皮肤消毒后穿刺针入羊膜腔抽羊水;术后要休息观察、护理穿刺部位、等待后续检查随访,特殊人群操作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羊水穿刺的准备工作
1.孕妇方面
孕周选择:一般建议在妊娠16-22周进行,此时羊水相对较多,胎儿较小,穿刺时损伤胎儿的风险较低。对于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迟穿刺的孕妇,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但也要考虑到不同孕周的羊水穿刺特点,如孕周过小羊水少可能增加操作难度,孕周过大胎儿较大则穿刺后胎儿受伤风险略有上升。
身体状况评估: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孕妇的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心脏病等。还要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血压等,以确保孕妇身体状况能够耐受羊水穿刺操作。例如,如果孕妇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可能会在穿刺过程中因为紧张等因素加重病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羊水穿刺。
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会向孕妇及家属详细告知羊水穿刺的目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流产(发生概率约为0.5%-1%)、感染、羊水渗漏等,孕妇及家属在充分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2.操作环境与器械准备:操作需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使用的穿刺针等器械要经过严格消毒。穿刺针的规格等也会根据孕周等情况进行选择,以保证穿刺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羊水穿刺的操作过程
1.超声定位
首先会通过B超来确定胎儿的位置、胎盘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点。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胎儿、羊水和胎盘的情况,避免穿刺时损伤胎儿和胎盘。例如,要避开胎盘附着的位置,选择羊水相对集中且远离胎儿的部位作为穿刺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胎儿的影响。
2.皮肤消毒
对孕妇的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一般会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多次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减少穿刺部位感染的风险。消毒要从穿刺点中心向外周逐步消毒,至少消毒3遍,保证穿刺部位的皮肤处于无菌状态。
3.穿刺操作
用穿刺针经孕妇腹部刺入羊膜腔。穿刺针会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等层次进入羊膜腔。在穿刺过程中,孕妇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感觉,如腹部的胀痛等,但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当穿刺针进入羊膜腔后,会抽取一定量的羊水,一般抽取20-30ml左右的羊水,用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
三、羊水穿刺后的注意事项
1.孕妇休息与观察
休息:穿刺后孕妇需要在医院休息一段时间,一般建议休息1-2小时,观察是否有腹痛、阴道流血、羊水渗漏等情况。回家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在24小时内尽量不要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如搬运重物等,让身体有一个恢复的过程。
观察症状:要密切观察自身的情况,如果出现腹痛加剧、阴道流血量增多(超过月经量)、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有流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腹痛加剧可能是羊膜腔感染或者流产的先兆,需要及时处理。
2.穿刺部位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一般在穿刺后2-3天内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情况,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
3.后续检查与随访
穿刺后抽取的羊水会送到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查,孕妇需要等待检查结果。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稳,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来医院领取检查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咨询和处理。如果检查结果有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者进行遗传咨询等。
对于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大的孕妇(年龄大于35岁),进行羊水穿刺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这类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但羊水穿刺的操作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术前评估时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胎儿的风险情况;对于有过不良孕产史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时要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对本次操作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准确,术后观察要更加密切,因为这类孕妇再次出现胎儿异常的风险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