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血清hCG测定、组织学等方面区分正常妊娠与葡萄胎,正常妊娠有其特定表现,葡萄胎则在上述各方面有异常表现,如葡萄胎多有异常阴道流血、子宫大于停经周数、血清hCG水平异常高,超声有特征性表现,组织学有相应特点,对有高危因素女性及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情况需及时检查区分。
一、临床表现区分
1.正常妊娠反应
正常妊娠时,停经后6-8周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且随着妊娠进展逐渐明显。而葡萄胎患者多数在停经后8-12周左右出现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开始为少量,以后可增多,甚至大量出血,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下腹疼痛。对于有停经史的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及妊娠反应异常情况,需警惕葡萄胎可能。年轻女性若平时月经规律,一旦停经后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正常妊娠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而葡萄胎患者子宫常大于停经周数,质地变软,且由于葡萄胎迅速增长及宫腔内积血,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子宫大于停经月份,查体时可发现子宫异常增大。例如,停经2个月的正常妊娠,子宫大小应符合孕周大小,而葡萄胎患者子宫可能如停经3个月甚至更大。
2.卵巢黄素化囊肿
正常妊娠一般不会出现卵巢黄素化囊肿,而部分葡萄胎患者由于大量hCG刺激卵巢卵泡内膜细胞发生黄素化而形成囊肿,常为双侧性,但也可单侧,大小不等,一般无症状,偶可发生扭转。育龄女性尤其是有葡萄胎高危因素的女性,若超声检查发现卵巢有异常囊肿,结合其他临床表现需考虑葡萄胎可能。
二、超声检查区分
1.B型超声检查
完全性葡萄胎: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大于相应孕周,无妊娠囊或胎心搏动,宫腔内充满不均质密集状或短条状回声,呈“落雪状”,若水泡较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回声区,则呈“蜂窝状”。例如,在超声下可见宫腔内弥漫分布的小囊泡样结构,呈典型的蜂窝状改变。
部分性葡萄胎:超声可见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或小于停经周数,可见妊娠囊,妊娠囊内可见部分性葡萄胎的特征性表现,如胎儿或羊膜腔,有时可见不规则的滋养层凸起,部分性葡萄胎的超声表现相对不完全性葡萄胎较不典型,但仍有一些特征可辅助诊断。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结构、有无妊娠囊及相关回声表现,有助于区分葡萄胎类型。
三、血清hCG测定区分
1.hCG水平
正常妊娠时,血清hCG水平随孕周增加而正常增长,在妊娠8-10周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葡萄胎患者血清hCG水平通常明显高于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值,且持续不降或持续上升。例如,正常妊娠6-8周时hCG约在15000-200000U/L,而葡萄胎患者hCG水平可能远远高于此值,且在8-10周时仍不出现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的女性,正常妊娠hCG增长有一定规律,葡萄胎患者hCG水平异常升高更具诊断意义。年轻女性若hCG水平异常升高且不符合正常妊娠规律,需高度怀疑葡萄胎。
四、组织学区分
1.完全性葡萄胎
显微镜下可见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绒毛间质中滋养细胞增生明显,增生的滋养细胞包括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两者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排列紊乱。通过刮宫或吸宫获取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完全性葡萄胎的组织学特征。对于有葡萄胎清宫术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2.部分性葡萄胎
显微镜下可见绒毛大小不等,部分间质水肿,间质内可见胎源性血管及有核红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常为局灶性,可见不同程度的滋养细胞增生,且可见胎儿成分,如胎儿红细胞、胎儿皮肤或神经管等组织。病理检查时依据这些组织学特点来区分部分性葡萄胎与完全性葡萄胎及正常妊娠组织。不同来源的组织标本在病理检查时需严格按照病理诊断标准进行鉴别,以确保诊断准确。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有葡萄胎高危因素的女性,如既往有葡萄胎病史、年龄大于40岁等,在出现相关临床表现时更应警惕,需及时进行超声、hCG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葡萄胎并进行区分诊断。对于妊娠期女性,无论年龄大小,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子宫大小异常等情况都应及时就医,通过多方面检查进行准确区分,从而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