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有热敷、按摩推拿、理疗(超声波理疗、中频电疗);运动疗法包括爬墙运动、钟摆运动、肩部绕环运动;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适用及禁忌人群)和局部外用药物(注意适用禁忌)。
一、物理治疗
(一)热敷
1.作用原理:通过热传递,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炎症反应。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热敷可改善肩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
2.适用人群及方式:一般人群均可采用,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热敷时需特别留意皮肤感觉,防止烫伤后不易察觉而加重病情。
(二)按摩推拿
1.作用机制:通过手法按摩肩部肌肉、肌腱和关节,改善肌肉紧张状态,松解粘连,恢复肩部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临床研究发现,正规的按摩推拿可以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2.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适用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的患者。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操作,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因按摩力度过大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孕妇应避免进行肩部的按摩推拿,防止引起不良后果。
(三)理疗
1.超声波理疗
原理: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轻炎症。超声能量可以深入组织内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对肩周炎的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有一定帮助。
适用人群:多数肩周炎患者可进行超声波理疗,但对于皮肤感觉异常(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人群,要密切监测治疗反应,防止因感觉不灵敏而造成局部过热损伤。
2.中频电疗
原理:通过中频电流刺激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从而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中频电疗可以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肩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中频电疗,以免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对于皮肤有破损或炎症的部位,应避开该区域进行治疗。
二、运动疗法
(一)爬墙运动
1.方法: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2.作用:有助于增加肩关节的前屈活动度,改善肩部的功能。一般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重复10-15次。对于老年人,运动幅度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过度用力导致肩部疼痛加剧。
(二)钟摆运动
1.方法:患者弯腰,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时针、逆时针画圈运动。
2.作用: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尤其对改善肩关节的外展和内收功能有帮助。每次摆动或画圈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肩部骨骼受损。
(三)肩部绕环运动
1.方法:患者站立或坐姿,患侧上肢做向前、向上、向后、向下的绕环运动,先顺时针绕环,再逆时针绕环。
2.作用:全面活动肩关节,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组织。绕环的范围可逐渐扩大,每次绕环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肩部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初期可适当减小绕环幅度,待疼痛缓解后再逐渐增加。
三、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减轻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和炎症反应。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效应。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成年患者可使用,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消化道损伤,需谨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二)局部外用药物
1.作用: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局部涂抹后可通过皮肤吸收,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直接作用于肩部病变部位,减轻疼痛。
2.注意事项:对药物过敏者禁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时需咨询医生,因为部分药物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影响胎儿或婴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