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佝偻病主要与维生素D、钙、磷缺乏相关,维生素D缺乏会致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等引发佝偻病,其来源有皮肤合成和食物摄取;钙缺乏会影响骨骼矿化致骨骼变形等,饮食中奶类等是钙良好来源;磷缺乏也会干扰骨骼发育,食物中磷广泛存在;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疾病等是相关因素,要保证儿童日照、合理饮食,特殊人群加强监测预防佝偻病。
一、维生素D缺乏
1.作用机制: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以动员骨钙释放,维持血钙正常,但会引起骨矿化障碍,从而引发佝偻病。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升高,维生素D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参与钙磷代谢的多个环节。
2.来源途径:儿童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自身皮肤合成和食物摄取。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维生素D的来源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动物肝脏、蛋黄等。但仅靠食物摄取往往难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尤其是日照不足时,更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
二、钙缺乏
1.对骨骼发育的影响: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时期是骨骼快速生长的阶段,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的矿化过程受到影响,导致骨骼变软、变形,出现佝偻病的一系列表现,如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研究发现,钙摄入不足的儿童,其骨骼中的钙含量低于正常儿童,影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饮食中的钙摄入: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奶类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如牛奶、酸奶等。此外,一些绿叶蔬菜(如菠菜、苋菜等)、豆类及豆制品也含有一定量的钙,但植物性食物中的钙吸收率相对较低。不同年龄段儿童对钙的需求量不同,例如婴儿每天约需300-400mg钙,幼儿每天约需600-800mg钙,学龄儿童每天约需800-1200mg钙,若饮食中钙摄入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导致钙缺乏。
三、磷缺乏
1.与佝偻病的关系:磷也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构成成分,与钙共同维持骨骼的正常矿化。磷缺乏会干扰骨骼的正常发育,虽然在儿童佝偻病中,磷缺乏相对维生素D和钙缺乏较少单独成为主要病因,但当存在磷代谢异常时,也会影响骨骼的矿化过程。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磷代谢紊乱,进而引发类似佝偻病的骨骼病变。
2.食物中的磷摄入: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肉类、鱼类、蛋类、豆类、谷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磷。正常均衡的饮食一般能满足儿童对磷的需求,但如果儿童存在特殊的饮食限制或患有某些疾病影响磷的吸收,也可能出现磷缺乏。
四、其他相关因素
1.日照因素:儿童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是导致佝偻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冬季,日照时间短、强度弱,儿童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减少。例如,长期居住在室内、很少接触阳光的儿童,患佝偻病的几率明显高于经常户外活动、日照充足的儿童。因此,保证儿童每天适当的户外活动时间,接受充足的日照,有助于预防佝偻病。
2.生长速度: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钙、磷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生长速度过快,而摄入的相关营养素不能满足需求,就容易发生佝偻病。比如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钙、磷较少,且生长速度比足月儿更快,所以更易出现佝偻病相关问题。
3.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影响儿童对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例如,胃肠道疾病可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肾脏疾病可能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等。特殊人群如患有慢性腹泻、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的儿童,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其营养状况,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儿童佝偻病主要与维生素D、钙、磷缺乏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保证儿童有充足的日照时间,合理安排饮食,确保儿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素。对于早产儿、有慢性疾病的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保障儿童骨骼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