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可通过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判断感染、过敏、贫血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能辅助评估凝血状态;生化检查的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可了解肝脏功能及肾脏排泄功能;免疫学检查的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免疫状态及辅助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诊断;过敏原检测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能明确过敏性皮肤病的过敏原,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各项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有差异。
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白细胞总数及不同类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的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过敏等情况。例如,细菌感染时往往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升高;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能增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白细胞总数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
意义:用于评估是否存在贫血情况。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性皮肤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溶血性贫血相关的皮肤表现,或者营养不良性贫血导致的皮肤苍白等表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和女性由于生理特点,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与成人男性有所区别。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
意义: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某些皮肤病可能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如血管炎等疾病可能影响凝血过程,通过PT检查可以辅助评估凝血状态,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出血风险有一定帮助。不同人群的PT正常参考值有差异,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PT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一般在正常波动范围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意义: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伴有凝血异常的皮肤病中,APTT可能会出现延长或缩短,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特殊人群如孕妇,其凝血功能会有生理性变化,APTT也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有所波动,但需与非孕期参考值区别对待。
生化检查相关项目
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
意义:部分皮肤病与肝脏疾病相关,例如一些药物性皮肤病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通过检测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不同年龄人群的肝功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
肾功能相关指标(如尿素氮BUN、肌酐Cr等):
意义:某些皮肤病可能与肾脏疾病并发,或者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检测BUN、Cr等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逐渐减退,肾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与青壮年有所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免疫学检查
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
意义: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等,往往存在免疫球蛋白的异常,IgG、IgA等可能会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免疫球蛋白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成人不同。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等):
意义: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抗核抗体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提示作用。不同性别在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上可能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等的影响,女性相对更容易患一些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在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时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过敏原检测相关项目(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意义:如果怀疑患者患有过敏性皮肤病,如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可以帮助明确患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从而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由于接触环境相对单纯,但也可能对某些儿童常见过敏原如食物过敏原等产生特异性IgE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