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有多样症状,包括不同类型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等,且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治疗分非药物、药物、手术治疗,非药物有运动、物理、辅助器具等疗法,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手术如关节置换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中各有特点。
一、关节炎的症状
关节炎是指关节及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关节炎类型而异,如骨关节炎多为活动后加重的钝痛,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对称性的小关节疼痛且晨起有僵硬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炎症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的行走、抓握等动作;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可出现手指的尺侧偏斜等。不同类型关节炎症状有其特点,例如痛风性关节炎常突然发作,多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局部红肿明显。年龄方面,老年人骨关节炎发病率较高,与关节退变有关;儿童关节炎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症状可能有发热、关节疼痛伴肿胀等。性别上,某些关节炎有一定倾向性,如类风湿关节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易患骨关节炎;有感染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患其他类型关节炎的风险。病史方面,既往有关节损伤史的人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增加。
二、关节炎的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适当的关节活动锻炼有助于维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例如在无疼痛范围内进行关节屈伸等活动,游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因为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锻炼关节周围肌肉。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情缓解期也可进行适度运动,如慢走、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关节损伤加重。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调整,儿童关节炎患者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以不引起疼痛和疲劳为宜;老年人运动要注意缓慢、适度,防止摔倒等意外。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多种关节炎,通过热传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热敷可在疼痛时进行,每次15-2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冷敷则适用于急性炎症期的关节炎,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冷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重复。物理治疗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应用无明显差异,但需根据个体皮肤状况等调整。
3.辅助器具使用
对于关节功能障碍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辅助器具,如骨关节炎患者行走困难时可使用拐杖来减轻关节负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指关节畸形影响抓握时可使用特殊的辅助抓握器具。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辅助器具需考虑其身高、体型等因素,儿童使用辅助器具要确保安全且适合其生长发育阶段。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可缓解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谨慎,避免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且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其胃肠道、肾脏等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易发生不良反应。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如甲氨蝶呤等,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不同性别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对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女性患者在用药期间要考虑对妊娠的潜在影响等。
(三)手术治疗
1.关节置换术
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关节炎患者,如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例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的预后和康复情况有所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康复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更精心的术后护理;儿童关节炎一般不首先考虑关节置换术,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因为儿童关节仍在发育中。性别对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主要在于术后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和身体适应等方面,但总体手术效果主要与关节病变程度、手术操作等因素相关。



